参加“嵩县二当代教学法学术报告会”收获
每次参加学习,总会有收获。
我是来膜拜大师的,而大师们则谦逊地对台下的我们说:“人人都是老师!”这种状态大概就是一个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无论是从学识上还是从对他人的敬畏上。
这两天的的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学科培训,它涉及的是一个新领域:从属于传统文化方面的,尽管它属于语文学科,但之前从没引起过如此的重视。总结为以下收获:
1. 对“二程教学法”的再认识
二程当代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模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用二程的思想道德、经典要义和具体的教育教学经验、原则,并结合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去统领和改善我们的教学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要把立德树人、培养圣贤为教育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深刻领悟二程先生“贵于自得”的方法,融入学科教学中。
有了这种清晰的“二程教学法”的解读或定义,对我们实施的再明晰。
最后,李主任对“二程当代教学法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他从概念的厘清、实施原则、培养目标要点、教材内容、评价体系、课题研发等几个方面做了明明白白的讲解。
他们在“二程教学法”的提出及研发过程中付出了无数的操劳和心血,想把这件于任何人都有益的大好事情、大实事,做实做到底,真正为嵩县学子们造福,为嵩县人民造福,也为这个社会造福。听着他激情澎湃又谆谆教导的语言,心中的那股干劲和期望澎勃而出,敬佩之情溢于心底。
更加想到在2019假期开始也要充电,争取多读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书,充实自己。春季新学期开始要按照要求,用好教材,试着把传统文化渗透于自己的课堂及一言一行之中。
2.“二程当代教学法”实施的感想或展望
中午,在培训的间隙,我们学校的几位老师在聊天,话题自然转到“二程当代教学法”在我们学校的具体实施上。
首先,大家提出了很多现实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这些问题亦是实施的困难。例如:怎样给学生讲传统文化?结合假前,我们学校的试行,让传统文化功底比较深厚的老教师来给孩子们开了三场传统文化的讲座,我们就发现,在讲座过程中,中、高年级的学生纪律比较好,听得很专心,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强,对老师讲的内容能及时消化。而低年级小孩子则是不专心,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一点,可能是他们理解不了老师讲的,觉得听着没意思。这就给我们启示:给低年级孩子讲传统文化,最好从故事入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让他们参与其中,如表演、分角色读得,再去总结里面的主题意思;而高年级重在体悟、感受。
其次,我理解的体统文化,二程先生,他们的思想、学说,不光光是写在教材上给学生讲学的,肯定还融于他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融入他们的思想、身体里,所以。我们让学生继承这种思想,绝不用专用的教材上课就可以了。而是要全校师生齐动员,(如果能让学家动起来更好)尽量把二程的思想融入在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中、老师的一言一行当中,才能较好地“育”学生,让它深入学生的骨髓,而不是浮在表面。
再次,要报着信心去做事。虽然现在的社会很多人没有去践行和继承良好的传统文化,甚至道德缺失,这个大环境给孩子们重拾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消灭一些孩子们在学校构建起来的一些认知。如在此前的实践阶段中,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们学谦让,长大以后到社会上会吃亏?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也是传递一些反面的语言与举动。这是大环境的污点,就像整个大气都雾霾了,我们戴个口罩,或者买个空气净化器放在屋子里,有多大作用?这确实力量有限。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呢?其实,我们做的不只是这些,而是“种树”,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思想方面“根”的形成阶段,我们不就是从根处改变,在“种树”吗?
另一方面,现在全国上下形成恢复国学教育、人文教育的共识,这说明在国家层面,大环境也在慢慢改善。如果再加上我们对自己坚定的态度,对小环境的坚持不懈的改善。希望就在明天!
所以,一定要行动起来。坚持做,总会有效果的!
3.对“情怀”的再感悟
这次学习中,对我的思想也是一种洗涤,无论是现实中讲课的大师,还是从大师讲座中穿越几千年到古代,与二程、孔孟、伊尹的对话,他们的家国情怀都让我敬畏。
吴建设老师虽然退休了,但仍在不计一切地发挥余热。
李文本老师也六十多岁了,但他说他不觉得自己老,整天学习、写文,保持着比退休前更加热狂的工作状态。用他的话说:“他对自己的工作兴趣化了,越来越兴奋,甚至比没退前更加狂热地喜爱。”
他说当今这个社会是“人人喊累”的社会,追根求源还是人的问题。做任何事情是要有情怀、责任和担当的,做教育更是该如此。他摘了一段写在自己qq空间里写累的话。
积极不累,消极才累;主动不累,被动才累;
真诚不累,虚假才累;纳友不累,树敌才累;
无私不累,自私才累;大度不累,计较才累;
身累不累,心累才累……
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智慧,更是做为一个教育人的伟大的担当与情怀。他62岁,晚上3点前沉浸在自己的工作研究中,没有休息过,手机里收集了很多素材。他说,他看到一种现象,思考要不要转化为课题,变为成果,这让他为之兴奋。他心中有梦想!
和洪范教授说:“人生就是把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把一切可能变为不可能的过程。要把握好心态,要有自信,但自信要有依据,把自己支撑起来。”他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 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看到了曾经励志的他,为之感动。
最重要的是,如今他本人也七十多岁了,还一直学习、研究。他是搞古典传统文化研究的,从他授课内容的高度、新颖度,让我们快速情晰地了解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脉络。如今,那么大年纪的他,一直在学习,并且紧跟时代的步伐,永远走在专业研究的前列,不断上网搜集资料,他说自己有20多个硬盘,有几万g的资料。
82岁高龄的姬朝武老爷爷,退休后一直研究伊尹文化,他蹒跚着走上讲台,声音洪亮如钟,思维清晰,给我们授课两个多小时。让在场的听众,无不感动难忘。我想起了,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遂安老师说,自己在2017年后半年,啃完了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书,特别是有关二程方面的书。他利用“三余”时间,去阅读……
这些老人,对智慧、对生命的那种追寻,是因为他们拥用家国情怀,让我为之震动。做为一个年轻人,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两天的学习过程:程颐、程颢、孔子、孟子、伊尹……与大圣人的再相遇,他们的家国情怀更是让人深深膜拜。
4.文化自信
以前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没有这么系统的大框架。这两天通过不同老师的讲解,让我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和博大精深。 我们的文化“是一种让所有人都好好活下去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具有“正向上的准备把握与负向上的化腐朽为神奇”“阴阳、正负的消长与变化”等是永远而伟大的话题。世界上很少民族有这样会变通、厚重的文化。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文化自信。
5.对做报告引起兴趣的方法总结
做报告一般是以单向传递为主的一种讲解活动。从这两天的讲课老师身上,我学习、并体会到做报告之前讲者要想引起听众的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很重要。
a. 报告内容一定要有一条线。让听众顺着线走,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避免知识的散乱。
b. 多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如举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例子、让听众做简单的参与等,再总结出论点。
c. 知识点不要太多,最多3点到4点。宁缺勿滥的原则,从众多需讲解的知识中挑选处几点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古代人看到自然界的太阳永远东升西落,黑夜白昼永远都是如期到来,体会也了人也应该像大自然一样“诚”。我想,我们每天无时无刻都拥有大量的信息,看到的、听到的、自然界的、内心的,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