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出去玩,但想到要化妆打扮、路上可能堵车,最后还是选择在家里窝着;想自己做饭吃,但想到要买菜、切菜、刷碗,最后还是点了外卖。虽然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因为怕麻烦,最后都以“算了”收场。不知不觉间,离曾经那个充满活力的自己好像越来越遥远了。
在心理学上,怕麻烦是一种趋避冲突的表现,就是既想接近但又想回避。英国心理学家格雷研究发现,人在面临趋避冲突时有抑制和激活两个决策系统。当抑制系统比激活系统更强的时候,就会选择回避。而抑制系统的强弱,和一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成长过程中经历过较大挫败的人,抑制系统通常就会比较强。就像《小王子》中被驯服的狐狸,因为害怕再次分离,宁愿永不开始。
虽然我们有选择回避的自由,但这种看似自由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有代价的。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个人总是回避挑战,内驱力会以每年约15%的速度衰减。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留学时因课程难频繁更换专业,回国后在事业上也是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最后连饭碗都没了。正如小说作者钱钟书所言:“当你将所有精力用来回避麻烦时,早已被麻烦吞噬。”
那么,如何养成不怕麻烦的体质呢?可以跳过犹豫的步骤,先行动起来,从一件小事入手,比如周末给自己做顿饭,约朋友去公园走走,在结果可控的范围内,鼓励自己做出小小的改变。别小看这种小小的改变,它可以让我们收获到“我在突破自己”的成就感,为以后面对麻烦时积蓄充沛的能量。同时,还可以试着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比如加入感兴趣的正能量的小圈子,让外部的力量带着我们往前走。
作家松浦弥太郎在《崭新的理所当然》里写道:“事物所有滋味、优点和乐趣,全是从麻烦的事情上孕育而生的。”当我们停止给内心设限,世界就会还以惊喜,因为每个主动拥抱麻烦的瞬间,都是我们活得最鲜活的证明。
——心悦娜子 2025.3.24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