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催眠老师大致说过:现在的电视剧情大多雷同,相爱~猜忌互虐~再合归于好。在这三个过程中,千转百回的演绎了一出又一出让人揪心或喜悦的戏码。
其实,再复杂的情感,其本质就是脱离不了亲密关系的建立、维护、解离。
~01~
人是社会性的高级动物,在互动中,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的互动中,往往可以反射出每个人身上处理人际关系最本质的模式,尤其是会带有原生家庭的一些烙印,反射出与父母互动的模式。
旧有模式在新关系中,必然会有一些冲突,处理冲突,应对冲突的方式,某种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成长和成熟的指标。
简单的说亲密关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支持人们的成长,成为情绪上的成年人,获得自醒,而你对情绪的回应方式,其实就是情绪成熟程度的指标。
而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存在的本质或者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对重要性和归属感的需要。
无论是婴儿、幼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还是成年后与爱人和伴侣之间的关系,本质都是为了体验或者满足那种重要和归属的感觉。一旦体验不到重要和归属的感觉,比如不再给予足够多的关注,或者不再无条件的接纳,有些人就会感到一种挫败感,被抛弃感、无价值感或者是心碎的感觉,会认为对方不再爱自己。
~02~
一对爱人,在刚开始接触的过程中,所体验和所看到的,是对方全然的爱和关注,情人眼里出西施,发脾气也被视作是可爱和撒娇、不爱收拾屋子也看成是随性和不拘小节,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美化.....
这段时期被称为亲密关系中的蜜月期。双方都是耐着性子,展示出的是自己最好的一面。然而,每个人都是凡人,除了爱情还有朋友、还有事业,尤其对于男性而言,在获得姑娘的芳心之后,把一些焦点放在了事业的打拼、 朋友圈的维系,对爱人的付出和关注,较之蜜月期,有所减少;或者双方生活习性的不同,各种矛盾和冲突产生;而身处这段亲密关系中的女性个体或者另一方, 面对爱人的一些变化,她可能会不舒服,就会采取一些措施,希望重新体验那种全然的接纳(归属)的感觉,或者一呼即应的被关注感觉(重要)......。
比如有的人,会通过体贴、做一些可口的美食,千方百计讨好;
有些人会生气,发脾气、愤怒,企图对方改变,企图控制对方;
有些人则会采取同样冷漠对待的报复态度;
有些人采取了很多办法之后,最后就漠然处之,觉得无能为力改变什么,从而选择任由对方的态度......
其实透过这些行为,我们可以追踪到婴幼儿时期的应对模式。
很多小孩,如果父母忙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没有时间陪伴或给予孩子 的关注减少,孩子们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比如做一些其他投其所好的行为举止来引得父母的关注;或者哭闹的方式;不吃饭赌气;再或者很多举动都失效,孩子就会表现出漠然的态度。
总结起来,为重新获得那份重要和归属感,面对索取挫败,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会采取寻求关注、权利斗争(或者叛逆)、报复和任人摆布的应对模式。也就是说,重要和归属的感觉,我们可能在幼童时代得到过暂时的满足,但这些需求从未被彻底的满足过;而当初的挫败感引发的行为模式牢牢地被印刻下来,一直持续到今天,并在亲密关系中被触发,并重复。
幼童时代与父母的关系和成年时代与伴侣(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有着本质的关联和相通,两者都围绕着对归属感和重要性的需要;两者都包括旨在满足以上需要的行为;两者也都和不满足感相关,因为需要从来无法彻底满足;两者都让你以为的人,来为你的快乐和安全感负责。
~03~
而需要满足实现的循环的模式一般按如下进程进行,
需要觉得自己重要---》向外寻找需要的满足----》冀希望于他人---》失望----》感觉不被需要和不重要---》我是不重要的—》需要觉得自己重要;如此循环往复。
体验到不重要的感觉,有些措施也失效的情况下,愤怒的情绪就会产生,为什么会愤怒?愤怒的本质是为了改变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总结起来大体分为,
1.让伴侣感到内疚;
2.让自己觉得强大
3.让自己觉得“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4.试图改变伴侣的行为
5.逃避或者投射出自己不舒服的感觉
而且当一方愤怒,另一方也会有愤怒的情绪产生;往往就到了权力斗争的阶段,就比如双方吵架,捍卫自己的权利,斗争(冲突)也就进一步升级。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你体验到了一种愤怒的感觉时,正好籍着这种感觉去追溯自己过去一直以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面对自己的感觉,对自己的感觉负责,而不是把这种感觉的责任完全的移交到对方。
亲密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人的成长,成为情绪上的成年人,为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负责,进而获得真正的自醒;而你对不舒服的回应方式,就是你情绪成熟度的明确指标。
那么怎么处理这种不舒服的无价值感、被抛弃感、心碎的感觉,如何打开快乐生活之门的钥匙~~接受当下的感受、觉察这个感受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自我欣赏并为自己负责。看到内在的小孩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接纳她、关照她、爱护她,让内心成熟成长,为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