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1]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1]定公:姓姬,名宋,定是谥号。鲁国国君,鲁昭公的弟弟,继昭公之位,在位十五年(前509年—前495年)。
明·张居正:“君尽君道,固非有私于臣,而所以劝下之忠者,亦在是矣。臣尽臣道,固非有要于君,而所以报上之礼者,亦在是矣!上下交而德业成,天下其有不治者哉!”
【译文】
鲁定公问道:“君主任用臣下,臣下事奉君主,各应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任用臣子要依照礼的规则办事,臣下事奉君主要忠心尽力。”
【解读】
上级对属下以礼相待,属下对上级必定尽忠尽力,以心换心是一种领导艺术。历朝历代,能礼贤下士的君主必定获得栋梁之才为他稳固江山献谋献策。君主重礼则国泰民安,君主无礼则亡国灭族。作为领导者,想要属下为自己尽心工作就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属下体谅属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领导做到了以礼对待属下,属下必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子曰:“《关雎》[1],乐而不淫[2],哀而不伤。”
【注释】
[1]《关雎》:这是《诗经·周南》的第一篇,此篇描写了一个男子追求女子时的忧愁及想象的结婚的喜悦。
[2]淫:过度,过分。
宋·朱熹:“《关雎》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则不能无寤寐反侧之忧;求而得之,则宜其有琴瑟钟鼓之乐。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
【译文】
孔子说:“《关雎》描写爱情,快乐而不淫邪,哀婉而不悲伤。”
【解读】
《诗》三百,语言含蓄优美,内容广泛丰富,意蕴深远悠长,但是不论描写什么故事,诗句言辞都中正平和,即“思无邪”。孔子表达了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不应该过度,不要过度狂欢;悲伤也不应该过度,免得伤害身心。现代人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过度狂欢透支体力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很显然,这有违圣人提倡的“中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