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阅读习惯从2016年年底才开始有意地去培养,我现在看到每一本书,特别是好的书,听闻已久的书,都非常习惯地去看它的出版信息,看看自己与这本书的相遇晚了多久。林欣频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出版于2008年1月,我2018年1月看了这本书,整整晚了十年。
作者认为18岁至28岁期间是人生心智发育最精华的时间段,要养成每天看一本书的习惯,我看到这里,不禁要问自己在26岁生日来临前,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作者说她从20岁开始思考人生究竟为何、自己是谁、我能做什么等等这些基本的问题,并通过阅读很多书籍,知道二十八岁才找出一点端倪。而我,从2017年,也就是25岁的开端时才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一直没有思考出答案,直到在2017年12月时看到Steve的迷茫自救指南的文章,比较认同他的看法,他认为,人生本来没有意义,每个人都是意外的结果,所以人生的意义在于无中生有,在于将本没有意义的人生变得值得去过。我想到的方法就是要多体验。现代人的确越来越疲于奔命,习惯求快,在一味求快的过程中,可用朱光潜的这段话告诫自己:“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不知道大家对人生、自我的思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自认为自己想这个问题想得太晚了,当然这可能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记得在一个职业规划的讲座上,听到发展心理学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本应在14-18岁左右的时间完成,但是由于大家都忙于高考,结果把这个任务推迟到大学毕业且工作后,而这个时期实际上很容易还被其他问题困扰,如事业、恋爱等,然后没多久就到了三十岁,面临更多的诸如房子、婚姻等现实问题,结果导致了中年危机。
总的来说,假如我能早点遇到这本书,可能自己现在内心更充盈和丰富。不过,有意思的一点是,我发现自己现在很多的想法与作者一致,看来多听听前人的经验教训是有道理的,能少走弯路。我把书中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整理成行动指南,其中包括自己本来已经想到和正在实践的,以及没有想到和准备按作者说的去做的。
1、自我栽培(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父母、老师,你会怎么教育你自己?你想把自己打造成什么风貌的人?你还欠缺什么能力要补足)
(1)书籍
A 作者建议在人生心智发育最精华时刻,十八至二十八岁期间,养成每天看一本书的习惯
B 选书可以先从自己有兴趣的开始读起,然后延伸阅读,读出一个字能乐哉其中的阅读脉络,并随手绘制成一棵今年度的阅读树网
C 最好再搭配规划好的人生蓝图来设计自己的书单,让自己在专业领域里的知识尽可能地丰足,一出社会就有条件做老板、同事们的包打听顾问,而不是一问三不知的新手
D 还要顾及你的延伸兴趣与次专长,有很多非你专业领域的书,例如艺术、美学、文学都是最好的创意来源,因为它们很滋补,像是灵魂的胎盘素
E 每星期去书店浏览有那些刚出版的新书,在脑中简称目录文件,每周更新一到两次,把自己当成FBI情报员,建立专属于自己的知识情报网,即使没把书买回去,但以后如果需要相关的信息,可以马上知道有哪些书可以买来救急
F 除了书本之外,杂志、网络等信息都是随手可得的资源,帮自己建立左右逢源的情绪及情报支持网,长出触角与世界连接,建立养分运转无虞的自体情报系统
G 书单可以安排一半是老的经典的书籍,一半是最新信息或未来趋势的书
H 有些已经读过的书可以安排再读一次,因为人生体验已经不同,再重看你以前读过的书将会有新的体验与发现
I 最重要的是,得先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有了这个架构,新的东西近来就可以各归其位,或是让你扩增、改建原有的知识架构
J 注意知识与智慧的比例,书单里至少要有四分之一的比例是那些会增进智慧的书,并视自己的稳定度再往上增加比例,但不能完全不读人生智慧的书
K 养成看书的习惯,要多看一些文学书,比如诗、小说、散文,好的诗可以给你新的文字表达灵感,小说则是借故事刺激你的想象情节。尽量多看有深度、有厚度的作品,有助于增加词汇,增加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L 如果惯以图像思考,平常就应该多读文字,打造出一条文字思考的路径,等文字思考能像图像思考般顺畅后,两个路径就可以交流。如果平时以文字为主,就要帮自己多锻炼图像、影像思考的途径
(2)电影
A 五种观影方式:当主角、当对手、当摄影师、当导演、当编剧,这样可以从电影中学到很多人,可以训练危机意识,演练面对意外时的高度应变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B 讲故事的能力
C 一部电影帮你过很多人的人生
D 多看艺术电影或纪录片。多看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旅游探险频道……,借着广角镜头延伸你的感官,带你上山下海预览世界各地自然与人文的奇景
E 练习:看小说在还没去看电影前,先透过书本中的文字去大胆想象,如果这部小说交给你去拍成电影,会如何拍,画面是怎样的,然后再看电影,这样可以发现你和导演在执行影像创意上,孰优孰劣
(3)旅行
A 旅行时,要入境随俗,把自己当成当地人,假设你下辈子投胎到这个国家,你如何生活
B 旅行时不要错过文明精华区:博物馆、美术馆
C 选择当地特殊节庆时出发,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是非常值得亲身经历的文化现场
D 趁年轻有体力,走到最远
E 记得用相机、摄影机、纸笔、录音笔或笔记本电脑,为珍贵的生命旅行留下记录,帮自己建一个已走过行程的目录文件
F 以观赏异地风光般的心情,重新看待自己的国家,用异国的眼光看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路径,会发现新东西
(4)人际
需要各式各样、各领域专业杰出的朋友,能有定期的会面或读书会更好,选看同一本书,分享彼此不同的观点,或是看不同的书,连接不同面向的知识视野
(5)环境
A 要对身处的环境非常敏感,细心观察。例如可以想,如果有一天我被指派来重新规划自己周遭方圆五百公尺内的住商环境,该怎么规划。再如,预测一家新开的店,之后会生意兴隆还是倒闭?原因是什么?如果要解决,对策是什么等等
B 学会聆听,并注意新闻的启示,生活之中处处有启示,别人的话语中会不经意地给你脱困的契机,如果都充耳不闻,就收不到上天随时要给你的启示或警告了
2、提高应变能力,活下来
(1)书籍:“如何存活”系列等
(2)电影:战乱、灾难的电影,纪录片,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里的求生影片,想象自己是主角、主角的对手、摄影师、导演和编剧
(3)旅行
3、训练自己的感官灵敏度
(1)想象自己的各种感官就是你神奇而灵敏的触角,都是你的灵魂连接世界的管线。长出触角与世界连接,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可以试着制作自己的个人秘笈,把平时吸引你的文句、广告、电影对白、歌词等等收集称一本私人宝典,依自己的分类方式逐页补充,甚至把你突来的灵感奇想也列进去,这样做好几年之后,就可有你私人的情报局与智库,当你临时需要时就有资源可用,但要记得注明出处
(2)如果你只剩下视力一个月、听力一个月、行动力一个月,你最想要看什么、写什么、感受什么、做什么?
(3)把每天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来感受、来看、来听、来生活,到了晚上睡觉前,心怀感恩地向这个世界、向所有人、向上天说晚安道别,那么这一天的结束,就会充满了幸福无惧
4、如何建立独特的自我风格
(1)不要设立偶像或是假想敌
(2)解读天才,看他们如何从平凡中取得不一样的成就。可以多看名人传记,看他们如何从平凡的童年养成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3)可以看关于电影大师的工作纪录片,看一部片如何完整完美地呈现导演的微观与巨观世界,看导演如何与众多演员、摄影师及其他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看抽象的个人风格如何被具体而精准地呈现
5、想象力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1)把创意转换成生活上实际可行的态度,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但非做不可的事,就为自己找到好玩的理由和诱因点,让自己自得其乐,以游戏的心情找到爱不释手的工作乐趣,这才可能把事情做好。
(2)以图文表现出脑海中的未来世界的样子,想得越仔细越好,完成后再去看科幻电影或一些科幻小说,对比不一样
6、绘制自己的生命蓝图
(1)以十年一轮来看,现在二十岁,想想三十岁希望的样子,现在还欠缺什么能力等等
(2)蓝本应该是个放射线图,一两样可以发展成专业能力,让你衣食无虞,另外还要培养一些好习惯作为养分补给线,比方定期上课学习、看书充电、出门旅行等
(3)回想过去,从童年到现在,有哪些曾经怀抱过的理想、梦想未完成的,在刚画的生命蓝图中补充
(4)要把社会趋势考虑进中长期的人生规划中,例如不要进入一个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夕阳产业
7、花时间了解自己
8、多看大部头的小说、史诗、电影,提高自我的格局
9、要建立自己的风格与专业,把自己当做一项事业,当成个人品牌在经营,创造自己名字的价值,帮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而不是社会价值下的职位
10、高学历+高创意+高执行力+高效率+高表达力+高洞察力
11、好的阅读与书写能力,能让你的专业如虎添翼
12、做短、中、长期的人生计划
13、把握人生每隔七年改变的关键时刻
14、二十岁时把自己当三十岁,要有三十岁人比较长远的眼光、智慧、稳重的架势与危机意识,三十岁时把自己当二十岁,把自己当新人的心态,谦虚、珍惜每次机会,认真做好每件事情
15、第一天做事,最后一天做人。做事时,要把自己当成头一天来到地球般地好奇兴奋,但与人相处时就要刚好相反,每个今天遇到的人,都当成最后一次见面般地珍惜,没有来不及说的感谢,没有遗憾的话留待以后
16、不管是赞美、沮丧、指责、兴奋……要练到悲喜不超过三秒钟的功力,把情绪以三秒胶的方式瞬间定住,训练自己像是有个开关一样,马上切换新的心境,专注在当下事物,不影响后续的心情。音乐是瞬间切换情绪最快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