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长在我们身上,但它未必属于我们自己。不信,自己对照:
小时候,脑袋是妈妈的:要听妈妈的话,
上了学,脑袋是老师的:要听老师的话,
工作了,脑袋是老板的:要听老板的话,
生活中,脑袋是专家的:要听专家的话。
我们有自己的脑袋呢?“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结论尚未搞清楚,拿着苹果时又要犹豫,这皮是削还是不削?女友的求生欲测试:“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让多少直男癌死得不明不白。
前不久的公交坠江事件,人们先骂被撞女车主,再骂公交车司机,最后开骂吵架的女乘客。舆论就是一股浪潮,不推敲逻辑,不分析证据,人云亦云,个体在浪潮中成了乌合之众。
但没人希望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都渴望拥有独立思想,今天我们翻开美国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共同撰写的《学会提问》,一起了解如何掌控自己的思想。
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均为美国博林格州立大学教授,尼尔·布朗同时是“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发言人,是《韩国批判性思维期刊》编辑委员会成员。《学会提问》这本书倾注了两位教授多年心血,是逻辑学的经典读物,已再版11次,中文版印刷34次。
本书旨在教授读者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找到那些看似合理的现象背后缺失的逻辑,帮助我们更好地启发智慧,驾驭自己的思想。
(0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用批判性思维?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是一种思维方式。
专业术语太烧脑,我们来讲人话,用广告举例:
某减肥药的数据统计结果是,6%的人吃了该药有副作用。
结果运营商将广告语做成了这样:94%的人服用了该减肥药后,取得了显著效果。
某洗发水高出市价几倍,广告称对头发的深层清洁度高达99%。
结果研究机构一调查,发现市面上的洗发水都能达到该标准。
因此面对某个结论,感觉哪儿不太对时,我们需要学会质疑,进行批判式提问:这个观点真的对吗?
上文中,研究机构对洗发水广告的观点提出怀疑,调查出了真相。
面对减肥产品的广告,我们也可以问下:它的调查结果从何而来。
莎士比亚说:“有怀疑就有真理,因为真理是怀疑的影子。”
开始怀疑,提出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也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02)
也许你会说:有人就是讲的很对啊,我不觉得有问题啊,我也不知道该问什么呀?
这是我们常见的场景,聆听大咖的分享,尤其是偶像级别的演讲时,更是迷到忘我。
希特勒,这个犯下滔天罪行的恶魔,其公开演讲却堪称顶级教材。他在二战期间发表的那些超过万人的公开演讲,场场掀起听众情绪的浪潮。
他的演讲内容直戳民众痛点,引发共情,口号加手势地激动大喊,配合民众高呼回应,现场陷入一派震耳欲聋的呐喊及震撼中,在那样的声音轰炸和情感轰炸下,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完全交付出来,奴隶般任由他带走。
因此,越是觉得对方讲得醍醐灌顶时,越要警惕:自己是否被洗脑了。就像一个男人百般照顾你,要清醒地给自己泼个冷水:我不是公主。抛开情感依恋,才有机会看清,对方是暖男还是渣男。
批判性思维需要撇开感情上的认同,冷静分析,还需要探索心。
(03)
怎样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如何提问》这本书中有详细的学习及练习步骤。李开复戳中了几个关键点:多问“why,how ,why not.”
凡事多问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不,既能帮助脑袋独立,又能防止老年痴呆。
就像你老板脾气暴躁,虐人成性,有一天却突然笑眯眯地对你说:小王最近工作真是努力啊!你先别急着开心,也许他只是因为儿子考了100分,心情好而已。
如果你真的头脑发热,铿锵有力拍胸脯:老板我会更加努力!搞不好,他会啪地扔过来一打文件夹:好,以后这些工作你负责!你连哭都找不着地儿!
但在他夸你的那一刹那,如果你能多想一下:why?老板今天怎么了,how?我该怎么做,也许不会死得太惨。
其实很多道理我们早已学过,批判性思维和小学时学的议论文有得一拼:对方的观点是什么,用什么论据证明,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从问问题开始。
(04)
生在这个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信息狂轰乱炸,被各种言论填鸭灌输,一不留神就把脑袋挂在了别人的裤腰带上,还在帮人家摇旗呐喊。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逐步掌控自己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就像一个从不早起的人,清晨5点被揪起来去锻炼,当然会痛苦。而我们习惯了点头,习惯了说“是”的时候,逼着自己去质疑,去分析漏洞,同样辛苦。
但这是我们找回自己、探寻真理的必经途径。正如书中扉页所说:“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不迷信,不盲从,尝试提问;
去质疑,去思考,去伪存真;
做分析,做判断,让脑袋回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