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七月的皖东,很是闷热。加之近来江南的梅雨季节,空气中免不了潮气。有一阵没一阵的,终究是逃不过轰轰烈烈地下一场大雨。
乡下不像城里喧闹,半夜开始下大雨时,睡梦中便也只能听得雨水“哗啦啦”的声音,响了好一会,又自顾自地停歇了。清早起来,门前用来晒稻的水泥场褪去了积水,只留得些反着光的水面。倒是水泥场外围的水沟边、秧田旁的泥土地,被雨淋得烂烂的。
待在城里的日子,我不喜欢下雨天,又闷又湿,浑身都黏着潮气。不似乡下,下过雨后,这夏日的空气里有拔地而起的青草香,微风吹拂卷起泥土的芬芳。门口大块的空地叫人毫不压抑,大口大口地畅快呼吸,偶有雨水落进嘴里,竟是另一番风味。
水沟边的花草茂盛,经雨一洗礼,更显得婀娜多姿。百日草的玫红配着茎干的绿,细细看来,那绿丛中又掩映着三两朵的正红,自是多趣。再远一点,是忘忧草的橘黄,俗称那忘忧草是黄花菜,炒来下饭风味独特,可我望着眼前的橘黄色的“可人儿”,实在无法忍心取它下饭,就让这黄花开遍周遭的土地,随时地望着望着,便真的忘忧了……
天并不明朗,朦朦胧胧中,远处的秧田仙气冉冉。距离插秧时节已过去了一月,田中的秧苗逐见长势,从前月细细的一条条一根根,到如今绿油油的小腿高的一片一片,这段成长,怕是也少不了雨露润泽。
从稻场去田边的路是杂草丛生的泥土地。刚下过雨,雨水下渗,变成了杂草丛生的烂泥地。风一遍又一遍地拂过青绿色的小水稻,甚是喜人。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近瞧一瞧。我不喜欢穿拖鞋走在这条泥路上,沾了水,脚底总有些黏糊糊的湿气,并不舒服。于是我想都没想,甩了两脚的拖鞋,赤着脚,踏上了这条乡间小路。
起初,我还怕秧田边会有小虫或者家禽的粪便弄得脚不自在,但当脚掌接触泥土的那一刻,什么顾虑都抛之脑后了。这土地,是热的!
脚踏烂泥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会深陷进去,这泥地很是结实,一踏而上,只溅得起些许积水,双脚则是稳稳当当地落在土上。向前走去,杂草扫过脚踝的感觉,微痒。烂泥地上有青苔,大片大片的,倘若穿了鞋沾了水反倒会滑,实实在在地用脚踩着,才更稳妥。
漫步乡道,弥望满眼的苍翠,这便是我极喜爱乡下的原因。成片的秧苗化为背景,中间隔着一汪湖泊,湖中,夏日的荷叶、荷花、莲蓬,交错着矗立在水中。于是乎,我化身那采莲人,脚踏着湖边长满杂草的湿润的泥埂,弯腰俯身,尽力地向前探出身去,尽力地伸长了手臂,趁着风把茎干吹向我时,用力地一够,便抓住了荷叶柄。平衡脚底的同时,用折下来的荷叶柄去够莲蓬柄,心中埋怨,为何这一株两株的荷,都离水边甚远?叫人摘得好累!只是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采得荷归,以荷叶为伞,甚是欣喜。
从湖边往回走,需经过奶奶经营多年的菜园。菜园子里,也是绿意盎然。除去竹竿搭起的豇豆架旁有些枯黄的碎草,还有浮在地上的黄瓜花,其余的,皆是绿色。豇豆的绿,黄瓜的绿,青椒的绿,还有我不熟知的叫不出名的这些那些,都是绿色。若是早来几日,还能见到鲜红的西红柿,幸好是赶在大雨之前采摘了西红柿回去,不然,定是要被雨水打坏了。
我携荷而归,远天的云又作灰暗,窸窸窣窣的,落起了毛毛雨。雨点滴在头上身上脚上,随着风吹乱碎发,也吹起了我带着花边的裙摆。赤着脚往回走的路,走得更加自如。脚底,温润的土地,有泥土的温度,也有雨水的湿润。远望老房子所在的地方,几缕炊烟。庄子里的人,比不得从前小的时候,进城的进城,只留得些老辈守着这里。我时常在想,这片土地会不会消失不见?会不会若干年以后这里只剩得荒芜的杂草再无人烟?
不!不会!
我爱这土地,爱这夏日的蛙声蝉鸣,偶有暴雨;爱这满眼的生机绿意,花色艳丽;爱这雨后的垂垂欲滴,空气清新……
我要把屋前屋后栽满花栽满树,从此春夏秋冬,都是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颜色。而夏日,便是四季中最独特的一抹,有风有雨,也有晴光潋滟……
起风了,我赤着脚走上了门前的水泥稻场。耳边,是风吹的凉爽,身后,是乡野的温柔。
手中有一柄荷叶,叶身宽大。以荷作扇,以风作乐,以稻场为舞台,即兴地来一段《茉莉花》的古典舞。眼前虽无茉莉,却有这夏日的姹紫嫣红……
我不喜欢下雨天,是不喜欢城里的雨天。若是在乡下,泥土中氤氲着青草的芬芳,雨水翻起田野的气息,这雨,言夏日,是最动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