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Station与索尼的游戏帝国(2)帝国的崛起&全面扩张

前面咱们说到,在接连被任天堂和世嘉抛弃后,索尼于1994年发布了PlayStation 1,随即大获成功,索尼的游戏帝国开始形成。

而真正让帝国崛起的,是PlayStation 2.

帝国的崛起

2000年3月4日,PlayStation 2正式发售。

这台游戏机,创下了数个家用游戏机的纪录:史上最高销量(1亿5768万部)、销售时间最长(12年)、官方厂商支持时间最长(18年)。

2000年3月4日开始于日本发售,仅过了三日,日本当地就创下百万台的销售纪录。

2003年1月,PS2全球销量突破五千万部。

2004年1月1日,PlayStation 2在中国大陆发售。

2005年11月在全球创下一亿部的生产销售部数纪录。

2009年8月18日,索尼官方宣布PS2全球销量达到破纪录的一亿四千万部,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游戏主机。

2011年,PS2游戏机的全球销量已突破1.5亿大关。

直至2012年,PS2仍然销售强悍,尤其是像东欧,中东,东南亚和南非的销量。许多人士表示,PS2拥有优惠的价格,众多游戏作品加上部分经典游戏,也能播放DVD,在未发展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家中游戏机,因此推出超过十二年仍未淘汰。

SONY原来设定PS2的寿命为10年(即2010年),但根据SONY表示,它的生命周期将继续下去,只要开发商继续开发新的游戏和有销售需求,SONY愿意继续生产及支持PS2。

2012年12月28日,日本索尼电脑娱乐(SCEJ)在PlayStation 2(PS2)主机官方产品网页上公告,日本地区PS2主机的供货在今天正式结束,替PS2主机在日本长达12年9个月又24天的销售划下句点。

2016年3月31日早上6点(太平洋标准时间),PS2平台上《最终幻想XI》的线上服务正式停止。 4月2日,索尼正式宣布,PS2游戏的所有线上服务已经全部结束。

2018年6月22日,日本索尼互动娱乐(SIE)发布通知,宣布从2018年8月31日起停止对PS2及其周边设备的售后服务。


PlayStation 2的巨大成功来自于多方面。

从硬件层面上,PS2的核心采用了Emotion Engine(EE),这是索尼与东芝合作开发的处理器,它是家用机领域首次采用的将GPU内存直接植入绘图芯片的设计,EE采用了128位MMI多媒体浮点指令的32位MIPS III 架构,目的是加强CPU的多媒体效能,提高同时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以应付同时间的复杂画面计算。它整合了CPU核心、组向量处理单元(VPU)、图形处理单元(IPU),以及内存控制器、I/O界面、与图形合成器沟通的界面,拥有16KB暂存内存,8KB资料快取,16KB指令快取。超强的浮点运算能力让这颗CPU还可以在闲时辅助GPU的运算。

PS2所采用的16管线GPU并无特殊之处,但是内存总线设计十分激进。内存总线embedded EDRAM被分成3部分,包括1024bit读取、1024bit写入、512bit读写双向,三者不能堆叠,嵌入于GPU的DRAM可以提供最高9.6GB/s(512bit x 150MHz)的双向资料传输带宽。而与此同时,2000年的最强的显卡NVIDIA GeForce2 Ultra内存带宽只有7.36GB/s。最终这款被称作GS的显卡在多边形方面的性能强到令人发指,理论性能碾压世嘉DC20多倍,乍一看完全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


PlayStation 2还胜在了生态上——PS2平台上总共有超过11000款游戏支持,这可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话。在PS1上尝到甜头的游戏开发商自然不会放弃对PS2,即使PS2硬件架构的巨大改变带来了极大的开发难度,以至于索尼早期不得不派人提供技术支持,但PS2的市场销量实在无法让人无动于衷。单碟容量在4.7G/8.5G的DVD作为游戏载体,也给予了游戏开发商更多的可能,什么场景,什么动画,什么背景音乐,统统都是浮云!

当然,同期竞品的“神助攻”也促成了PS2的大获成功。

日本世嘉(SEGA)公司于1998年底发售Dreamcast游戏机,比索尼早了15个月。先期市场反响还是不错的,但实际上世嘉并没有完全从土星游戏机的失败中走出,营销和渠道的短板始终没有补足,让世嘉试图通过降低售价和提供折扣来刺激Dreamcast的销量,导致公司财务损失不断扩大。最终在2001年3月,世嘉宣布停止生产Dreamcast,并完全退出家用游戏机市场。

战胜了Dreamcast,PS2又立即面临来自新对手的竞争,那就是微软的Xbox和任天堂NGC。Xbox拥有最强大的硬件,而NGC是最便宜的游戏机,再加之任天堂改变政策,鼓励第三方开发者,两大厂商皆来者不善。但很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抓住PlayStation 2发布首年游戏大作少的时机进行跟进,因此,凭借良好的开端、广泛的游戏支持,加上SONY与开发商的承诺,索尼最终在同Xbox与NGC的角逐中获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