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逐字逐句品完沈复的《浮生六记》。心里久久不能平复,有种不言中胜万言和无声胜有声的复杂情愫。亦或是感慨作者一生穷困潦倒,掣襟肘见,游山玩水,“一事无成”。亦或是欣慰三白有芸这样如知己知音,终生相爱不离不弃,知书达理,不为世俗束缚,相敬如宾的爱妻和三白不为功名利禄,看破红尘,性格爽直,落拓不羁,寄情于山水之间的超凡脱俗的无为阔达情怀。
此书原六记,流传为前四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散文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作者真纯率真,自然流露,文笔细腻,所写生活琐碎之事皆真情流露,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自1924年被俞平伯整理标点首次以单行本印行后,不少出版社纷纷出版,一印再印,新世纪以来,版本尤多,可见该书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及流传之广。再由林语堂翻译为英文发行。此版本翻译者张佳玮的翻译也不失原作者真情流露和娓娓道来之味,个人感觉甚妙。
不得不说的此书第一卷闺房乐记,为此书核心,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所写之事皆夫妻从第一次见面到结婚到最后芸远去生活情趣之事,虽看似日常琐碎之事,其真情实感和于细微处的对话,不比所谓的经典巨著差。芸,自小聪颖明慧,学说话时,听讲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稍长后,女红习得娴熟。余暇时好奇于诗词,随口写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诗句。当作者问他李白杜甫更喜欢谁时,芸选择了李白,从书的名字可以看出“浮生”二字出自李白的“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加之作者放浪不羁的情怀,颇有诗仙李白的豪放,三白和芸可谓天生一对儿。在芸嫁给作者后,两人更是志趣相投,无时不讨论诗词歌赋,虽说清朝时期出嫁女辈如此有大逆不道之嫌,这正是我敬作者之处,敢于打破封建世俗枷锁,不食人间烟火,在那样的年代,实属难得。也难怪作者三岁见了她所作的诗后心意投注,不能释怀,便告诉母亲道:“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可谓一见钟情,后作者去芸家时芸惜藏稀粥与之喝的两厢情愿,简直是天生一对,胜过梁祝朱罗之情。芸温柔贤淑,知书达理,深爱丈夫,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了其夫不惜婚配金银首饰,锦衣贵绸,给夫当酒钱旅费。明是公婆误会之错,为大家独自受气。甚至主动为夫觅妾憨园,因身有血疾,最后因憨园攀图荣华富贵失约而血疾大发而死。哎,何等心胸的女人才能如此啊。作者说芸有男儿之怀,男人也不见得有如此爱之心切的博大胸襟吧?林语堂先生说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何止可爱,甚觉无言赞美之为最好的赞美。
作者三白,他一生好游山玩水,放荡不羁,性格刚直,乐于助人。因其家庭原因,他一生游过不少地方,这也正是他所向往的。他无远大志向,只求与妻相伴吟诗作乐,游览山水,养花作画……在他求学之时,因思念在家的爱妻而心神不定,老师特安排作业许他回家相伴,可见作者对芸的挚爱。就连和亲戚南下广州做生意,寻欢作乐时因对芸的思念而找与芸相像的喜儿。甚至在一些只有男士能去的方,为了让芸同欢乐,让她穿上自己的衣服女扮男装一同前往……三白为人耿直,在自身穷困潦倒时还愿为别人担保赎金,最后那狼心狗肺之人既然逃之夭夭。甚至作者父亲死后变卖家产的四千两黄金分文不取让与其弟克昌(因自小被父亲过继给给他亲戚做义子,但书中又说其父大病之时说二儿子不才,死后让他继承家业,为何这般,不解),在最后父亲要入葬时其弟还派其儿前来要二十银元的安葬费,仅剩辛苦挣来的二十元欲给出时,幸好朋友说他也出一半。可见作者的舍得与无为。作者一生就算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也不忘游园赏景,不忘自己的志趣。夫不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但求随心所欲,亲近自然,穿梭于山涧溪流,漫步于亭苑园林。或登高或戏水,或吟诗或作画,或杯酌或唱歌,呼朋引伴,求其知己,志同道合,畅快聊天,畅快抒怀,古今中外,少难见。是何等的出世阔达,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比起那些王公贵族,高官厚禄,三白此生虽落魄,有如此知心知己之妻,亲近自然之趣,寓情于景之志足矣!可以体会出作者为了自己的志趣,不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但绝对是一个好丈夫,只是芸的英年早逝,可怜这么好的女人。对于作者后人褒贬不一。说他是渣男,懦夫,不肖子孙,甚至不配为人之父。我觉得都没错,但作者也不是有意为之,只因作者之心早已出世。若是像他们所说因参加科举考试,贪图荣华富贵,为家人创造一个富裕的环境,不见得作者没那个能力。若是他那样做了,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所见之《浮生六记》可以赏阅了。
要是芸和三白处在今世,其它未变。说不定是一对国宝级别的伉俪,生出更多美好的爱情故事。然而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来到此世,未免甚是失望,生出悲惨的结局。
知足常乐,乐极生悲,悲欢离合。人生没有定论,向着自己的内心走吧。田园风光,天涯海角,都市花园;功名利禄,平平淡淡,升官发财,都没人阻止你。人,只此一生,虽不像作者倾其一生去旅行和大自然为友,何不放下那些世俗枷锁,携所爱之人和三白一道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与大自然寻欢作乐,无怨无悔,无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