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书之前,自己对中医的了解不深,但是在我的二孩小时候便对小儿推拿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并且在家里也常常给孩子做做推拿,那时候还每天自己做艾灸,灸肚子,每天屋子身上里都是烟草味。也是从几年前开始对中医慢慢了解。
我是非常相信中医对于人身体的任何一种疾病都会起到治愈的效果的,就像是心理治疗一样,效果显现很慢,但是它可以追本溯源,根治身上一切的疑难杂症。
《做自己的中医》这本书大部分是通过案例药方来介绍中医和中医理论的,这样更加了解中医文化。这本书中我特别在意的是和我自己有关的部分:比如说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小儿抽动症。当我看到名字的时候就翻到相应的页码去看,最后发现,他只是讲了个中医的皮毛,不过里面的玉屏风散我确实已经用起来了。在看到相应的症状章节,我会去听大白话说中医,推荐给大家,里面的郭亚宁老师讲的特别通俗易懂。她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培植中土扶阳抑阴”,中土就是脾胃,一个人脾胃好了,病就少了,并且她会从日常生活和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让大家了解各种病的因果关系。推荐给大家。
其实中医讲究以人为本,强调个体差异,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只是掩盖症状。中医治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还包括心理、情绪、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综合考虑治疗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这本书中让我有新的认识的是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心理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之前只知道心情不好会淤堵,现在知道,心情会影响的很多。保持身心健康,而不是只是等到身体出现问题再去治疗。
同时书中作者说到的确实是我也有的焦虑:看书的时候想着做课件,做课件的时候想着批教案,批教案的时候想着班上的事,在班上想着练琴,好像一直在做事但是没有认认真真,存在于当下来做事。事情太多太杂,所以在这里也想请各位有没有好的办法在自己心无旁骛去做一些事情。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特别好,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医学的门外汉来说只是学个新鲜,因为真正让我们去用药方,我们还要掂量掂量,如果我们生病还真的会去找中医给我们把把脉,这本书比较适合于学习中医的人,做个学术案例的探讨或思考。而对于我们的意义来说,就可以用这本书的名字来概括了——做自己的中医。意在让我们治病于未病,按照身体的规律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做自己身体的感知,做自己的中医。
在这几个月中,让我难忘的是一个人去西安玩了一圈。这趟旅程时间很短,也很突然,中间也出现了变故。本来是同事约着去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她们没能去成,于是自己就独自去了西安。这趟第一次住青旅,第一次过年外出。有了很多个第一次的体验。后来,我想想,人为什么到了中年就会令人感觉到油腻?感觉到乏味?也许是因为他再也没有能力嗅到生活带来的美好,没有能力探索世界的好奇,被现实生活捆绑的心得不到释放,被现在周而复始的日子,被像复印机复印的一天天的生活感到无趣。可是,我们保持少年感并不难,因为我们还有几十年的光阴,在这几十年的光阴里,还有无数的可能性,还有随时出发的勇气。我想,以后我可能还会有这样独自出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