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和几位朋友吃饭聊天。话题一直在孩子的情况和家长的焦虑上,转来转去。
六年级孩子的妈妈,担心女儿明年上初中的问题。孩子暑假都在上补习班,可是开学以来,成绩并不见有多大长进。上不了好学校怎么办,面对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几倍的事实,不上一所好初中,能行吗?
高二孩子的妈妈,担心儿子高考的问题。孩子一天到晚不着急学习,回家先看视频,然后和同学聊天。自己却比孩子还着急,问孩子:“为单元测试做准备了吗?” 孩子说,“周六和周日二天够用啦!”
儿子已考上大学的妈妈,现在回想起之前的种种,如果孩子再努力些,是不是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
-2-
我女儿也上六年级了,也面临上初中的问题。
我的想法,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之前,和孩子聊过几次上初中的问题。孩子希望尝试几所名校的择优考试。如果能考上,那是最好。其实, 我希望孩子就近上学区内的初中,但只有进入重点班,才能考上不错的高中。
所以,无论如何,还是学习成绩得好!虽然,我一直认为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也愿意在学习上更努力。我没有过多关注和干涉她日常学习时间的安排,我每天只是关心她是不是开心。如果不开心,是学习上有什么困扰吗?还是其他什么情况?
现在孩子每天都和我说学校里的情况,老师和同学的趣事,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难题,欢乐和难过。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每天不说一下,似乎缺少些什么。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3-
前些天,还和另外一个朋友也聊到孩子上初中的问题。她女儿要上学区内的那所初中,不分重点班和普通班,当时她选这个学区房看重的就是这点。她说太了解自己的女儿,是不能被这样区分对待的,不利于孩子的进步。
当时朋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我了不了解自己的女儿?她更喜欢被区分对待,还是一视同仁?还是我一相情愿的希望她进重点班,将来进优秀的高中。
所以,晚上回家,和女儿聊起这个话题。女儿很坚定地说,“不是要不要被区分对待,而是要考上优秀的高中。” 此时,女儿似乎比我清醒。
“以终为始”,是近一年来,我常和她强调的。
-4-
吃饭过程中,我也和朋友们说到 “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
六年级孩子的妈妈说,以她对孩子的了解,孩子如果知道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一定会说不公平。可是,现在孩子成绩如果不提高,到时真的就...
我想,还是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吧,如果孩子知道是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自己就知道要更加努力,以及认真地对待学习这件事。
高二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在她眼里,就只有颜值啦!学习不努力,问到对未来有何打算,想过什么的生活,孩子就会说不知道。和班主任也聊过。老师说,不要总是强调孩子没有做好的地方,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总是那样说,孩子真就成了那个样子。要看到孩子的进步。
一个妈妈认为:“孩子说不知道,是不想和家长说心里话。” 我们都表示赞同。
我也很同意老师的观点。不经意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家长也没有意识到,也许孩子就会背负着这个标签一辈子。
我们为什么不能多鼓励孩子呢?为什么不能信任孩子呢?
孩子说“周六和周日二天够用啦!”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孩子自己很有计划性。表示对孩子的信任,也是正向、积极地引导。如果,孩子真没考好,再帮助孩子一起讨论改进计划,也许孩子更愿意接受和配合。
上大学孩子的妈妈说,以前总是想着对孩子要求严些,特别是小时候学钢琴那些日子。总是觉得,他不是不爱钢琴,而是不能坚持,不打不骂是不会好好练习钢琴的。现在回想,那真是痛苦的记忆,对孩子对自己都是。到头来,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钢琴也没有练成。
高中时,孩子不喜欢老师,导致不想上学,不想听课,没有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自己没能和孩子走得更近,帮助孩子打开心结,最后,没上更好的大学。
现在,小女儿喜欢学舞蹈,想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家里的钢琴,没有强迫小女儿去学习。
是呀,想当年,强迫儿子学钢琴的事,朋友们都劝过。如今,还是得自己醒悟,可孩子已长大...... 然而,小女儿却是幸福的。
钢琴是难度比较高的一门艺术。对大多人来说,特别学习初期,枯燥乏味,进步缓慢,很难有成就感。很多家长会误认为这时,给孩子一些外力,强制孩子学习,过了初期,能弹出一首流畅完整的曲目后,孩子就会爱上啦。殊不知,音乐本身会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所以,这时并不一定是孩子真正喜欢上了钢琴,只是音乐让孩子放松了身心。而无数次的强制练习,给孩子留下的记忆到底是多么痛苦,也许,只有多年以后才能从孩子的心底迸发,得以验证。
学钢琴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孩子带来伤痛吗?显然,不是。
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自己的目标,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