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说“不断地挑战和主动地修正你‘最爱的观念’”,读《好好学习》,就是一次对学习认知的观念刷新,怀着空杯心理,接纳不同的观念,同时进行反思,不断修正自己不完善的行为和思想。以下是几个关于《好好学习》的几个重要体会:
习惯性防卫
当他人对自己的地位、自尊、等有不利影响时,心理就会促发防卫机制,来保卫自己。现实中,往往自己在很多无意识的情形下被这个心理牵着走,但开会时,被下属质疑创意时,为了保证自身的权威,会寻找不同的理由进行还击(有时自己都感觉牵强);当和家人沟通中,由于代沟,经常不能被理解,就会触发,逃避谈话,选择沉默甚至发脾气来保持自己的自尊。在这种情绪化无效的沟通中,是不能达到有效的结果,李笑来老师也说过,需要经常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进行思考,当与他人辩论时,我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会在意他人的这个说法,他说得有道理吗?我应该如何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通过这种跳出当前思维的方法,更能寻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换句话说,不也是黄金思维圈的思考方式吗?把why想清楚,再是what 和how。
读书以慢为快
磨刀不负砍柴功,如此简单的道理,小学时候经常挂在嘴边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吃透理解和践行呢?再深入说,人的一生又有多少这样经常被忽略的重要底层规律呀。说回来,磨刀其实就是学习方法,开始一门学科或者知识学习前,掌握最佳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非常重要,纵观自己过去的读书生涯,从小学到大学,经常把“死磕”“死读书”“用努力换取成功”“题海战术”挂在嘴边,是否也是一种防卫心理呢,懒于思考,不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呢? 工作了,自己保持阅读的习惯,可是读完一本书,合上后,自己记住的有多少呢,更不说理解和践行了,经常在豆瓣看着自己读书完成的数量,心里暗爽,这是多么愚昧的做法呀。现在看书,限定自己只看虚构类书籍,领域暂时集中在认知升级和商业相关书籍,看每个章节前,先通过标题来预测文章内容,并且延伸why,为什么这章放在这里,逻辑是什么,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我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阅读的时候,重点留意概念和自己觉得颠覆性的观点,记录下来,每看完一个章节,就对着自己复述,如果不能复述完整,马上回头去细读。通过这样慢的方式,更好掌握书中内容,只有现在这样的慢,才能做到以后的快。
总结反思
以前大学学习中,能学到60分及格,保证不挂科后,绝对不追求70分,这种心理给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懒于思考,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中3分钟热度,点到即止。最近半年,迫使自己不断反思,通过每天写反思日记,纠正自己工作和思维上的误区,参考了成甲以及受李笑来老师专栏内容,我每天大概用15分钟时间写总结反思日记,我的日记的结构是:
板块1:注意力的使用,通过回顾一天的时间,看看自己重要的注意力都花在什么上面,比如开会用了2小时,中午看书用了半小时,通过时间安排的反思,督促自己开会要更高效率,阅读也要更高效。
板块2:获取心得和感悟,工作内容、读书带来的最重要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比如今天跟上司开会,他在项目进度上做出的决策,通过他的心理表征,我可以学习到什么,1是恰当决断力,2是对项目进度的良好把控;微信公众号中读到过什么亮点,比如一个很好的广告,思考并写它为什么做得好,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洞察是什么。
板块3:目标达成度,给自己设定了学习目标,比如每天阅读英文文章一遍,通过总结反思督促自己去完成。
以上是比较重要的3点小感悟,另外对于这本书,个人认为还有提升空间,感觉结构还是稍微有点松散,因为在网上能免费看到书籍的全部章节,感觉很多章节都可以独立成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又如何成为有体系的书呢?
无论如何,成甲是令人钦佩的人,向他看齐,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