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匆匆路过江南,
谨以几张图文,记录所见。
江南。
江南在哪?
杜牧说,在扬州:
落魄江南载酒行,
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王琪说,在金陵:
江南燕,轻飏绣帘风。
二月池塘新社过,
六朝宫殿旧巢空。
颉颃恣西东。
王谢宅,曾入绮堂中。
烟径掠花飞远远,
晓窗惊梦语匆匆。
偏占杏园红。
白居易说,
在杭州也在苏州: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江南如何?
韦庄的江南,
是碧波荡漾的一泓春水,
是精美画舫上的一场春雨,
当然,还有那个肌肤如雪的女子: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晏几道的江南,
是一段无边的相思: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郑愁予的江南,
是一个游子策马而过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戴望舒的江南,
是悠长的雨巷,
及那个丁香般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千古以来,
多少王朝兴衰更迭,
但中华文化终承一脉。
久而久之,
每个人内心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南。
无论你是否曾踏足于彼。
也无论后人如何划分、界定。
一,南京。
南京,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古曾有金陵、建康、
江宁等几十个旧称,
其中每一个名字,
都是一段历史的总合。
欲提笔描述南京,
脑海里不觉浮现
李太白的凤凰台、
刘梦得的朱雀桥、
苏子的钟阜与石城、
易安愿老于此的建康城等等。
当然,
还有谁也无法忽略的那本《红》。
在这些让人高山仰止的文学巨作前,
不通文墨的我再去复述,
似已是多余。
君不见,
朱自清及俞平伯两位先生,
在一九二三年至南京时,
也只是在秦淮河上坐着船,
轻轻地游了一圈?
好在,古人没有相机。
既然他们下笔写尽金陵风物,
那么我举镜,随拍南京美景吧。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
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
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
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夫子庙
夫子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孔庙,
每个历史悠久的老县城都曾有一个。
而叫夫子庙的,只此秦淮河畔一家。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
根据王导提议的
“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
而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
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
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
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
故又称夫子庙。
夫子庙,
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
南京夫子庙四毁五建,
最后一次被破坏,
是1937年。
1985年,原址重修。
夫子庙的前方,
就是那条流淌了数千年,
纳历朝文人墨客之赞的秦淮河。
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非夜色降临而不可寻。
而今,灯影依旧在,
只是桨声已难寻。
对于那些去过或者离开南京的人而言,
忆起南京时,
第一时间浮于脑海的可能不是中山陵、
总统府、雨花台、明故宫等等知名景点,
而只是那耸立于路两旁,
早就长得遮天蔽日的梧桐。
法国梧桐,
在我国不少地方都可以看到,
但能成为一种文化遗产、
一张城市名片的,只有南京。
这些在1929年修中山路和陵园大道时,
所种下的2万棵法国梧桐,
经过近九十年的风雨,
早就成为城市的象征,
以及数代南京人的记忆。
何况,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南京,
每逢夏季就酷热难耐,
的确也需要这层前人的赠予,
来拉远与太阳的距离。
可惜,由于市政工程需要,
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
其中种植于1929年的2万棵梧桐,
现今只剩下了3000余棵。
一个路牌,
就能看到南京历史的厚重。
常府,
就是明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府邸。
至于洪武和建康就更是不用提了。
总统府。
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
以“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之名
申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统府的前身是明清时代的建筑,
曾做过明王府、清江宁织造署、
两江总督署等。
清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
太平天国时期,为天王府,
民国后,为南京国民政府。
历代皆有加入时代风格的修葺。
总统府是南京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从早到晚皆游人如织,无论是否节假。
对于一座见证了中国近代风云的建筑,
有此现象也不足为奇。
明孝陵与中山陵都位于钟山景区。
冬日到那时,
乌桕叶与枫香已经落得七七八八。
因明孝陵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
故与其它景区相比,游人显得分外稀疏。
栖霞山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
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有“一座栖霞山,
半部金陵史”的美誉。
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
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
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
绿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
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
杜牧曾有诗云: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笃信者上至皇帝,
下至贩夫走卒,此况史上无两。
故在都城建康(今南京),
是举目皆为寺庙。
栖霞山上的栖霞寺正是那时的产物,
千年以来,
它与鸡笼山东麓山上的鸡鸣寺遥相呼应,
梵音不绝。
栖霞山另名“摄山”,
因山中盛产中草药可以滋养摄生,故名。
而今,大多的游人踏足于此,
要么拍,要么被拍,
恐怕是定名为“摄山”的古人,
耗尽脑汁也料想不到今日的多义了。
初识栖霞山,
是源自无锡网友之口。
那会百度图片的质量,
远不及她的描述,
故而暗定了此山为必访之地。
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
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
被国人统称为四大赏枫胜地。
据统计,
栖霞山的红叶品种多达十余种,
主要包括红枫、枫香、 三角枫、
黄连木、榉树、乌桕、盐肤木、
鸡爪槭等;
这其中,
百年以上的枫树达500余株,
各类色叶树50余万株。
若树上没把属于它们的名字挂上,
人们很难从相近的颜色中,
把它们区分开来。
去年初冬,
在栖霞山上的红叶深处,
我遇见了初九同学,
及来自佛山的阿意和香香。
初九同学,
某双一流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初见便觉得,
也只有烟雨般的江南,
才能养出这样秀美的女子。
可惜今年再入南京,
因终日浓霾,没能再为她拍上几张照片。
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
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
北邻南京站,
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
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
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
被誉为“金陵明珠”,
现为国家重点公园。
韦庄 (唐)曾有诗云: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玄武湖史上多次更名,
其面积大小也鲜有地
随着当政者的政见而变。
身处江南的玄武湖,
现今却在湖边种上了大批的白杨、
水杉等北地常见树种,
此举把尽占灵秀的江南山水,
硬是规划成了“城乡结合部”。
虽然正午的阳光有点硬,
但这是我给初九同学拍的照片里,
神态最为欢愉的一张。
玄武湖西侧,
是一段保持完整的明代城墙。
城高约十余米,顶宽约七八米。
如秦之兵器一般,
城墙每一块砖都刻有制作者与监督者的名字,
籍可追溯的制度,来保质保量。
清凉山,古名石头山、
石首山,最初名为石头山。
金陵之源。
清凉山上正有古清凉寺,
寺之东侧坡,
有明嘉靖年间修建的崇正书院。
老门东
老门东是指位于中华门以东的街区,
曾经是南京最为繁华的区域之一。
尤其是在民国时期,
为官商权贵的集中居住地。
现在被开发为商业一条街。
漫步其中,
会有身在大理亦或丽江的错觉。
其中的古宅大门、青砖窄巷,
乃至民居里的各种小吃,
若你前来,总有让你踟蹰不前的理由。
最近我所在的小城,
也开了一家连锁的南京小吃店,
可里面的锅贴和鸭血粉丝,
远不是这么一个味。
在南京,鸭子能被做成盐水鸭、烧鸭、
酱鸭、香酥鸭、八宝珍珠鸭、咸鸭肫……
在南京,没有一只鸭子能游得过长江;
在扬州,没有一只老鹅能渡得了运河,
是实话。
要知道,
南京人一年可是要吃掉1.5亿只鸭子的。
小郑烧饼。
在南京,早期的小郑烧饼有两间。
门店一:南京夫子庙建康路170号
门店二:南京城南老门东三条营49号
(“南京味道”街区)
安徽马鞍山人朱丙山,
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在郑和公园开始卖烧饼,
故而取名“小郑烧饼”。
后来有人凭自己姓郑,
也开烧饼店,且取名“小郑酥烧饼”,
并开在其店侧。
故在夫子庙建康路170号,
出现了两间一样名字的店,
却各卖各饼的奇观。
由于酥饼的滋味好,且性价比颇高,
每天买饼的人络绎不绝,
从早到晚,店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虽然队伍中大多人都区分不了他们的不同。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排队这种行为,
在南京已成为人们的约定俗成。
无论在南京哪里买东西,
人们都会自觉地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
找好自己的位置。
我想,这就是古城的底蕴所在吧。
的确值得点赞。
若以老门东为起点,
南京市主要的历史遗迹与文物景区,
基本都是在半径5公里之内。
郑和公园。
南京郑和公园位于太平南路的中段东侧,
始建于1953年, 原名太平公园,
1985年5月3日,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
而更名为郑和公园。
郑和公园占地2.2公顷,
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
公园内有古色古香的双抱亭,
优雅的长廊和庭院式的郑和纪念馆。
行至此处,纯属偶然。
二入南京,前后停留三日。
先遭浓霾笼城,后遇冷雨霏霏,
千里迢迢带来的摄影器材,
大多时间都躺在摄影包里。
计划中的拍摄,几未实现。
而郑和公园,是离开南京的当天,
在手机导航里搜出的步行最近景点。
走进其中,瞬间就被满地的金黄色,
及正在簌簌飘落的银杏叶子吸引住了。
江南许多建筑,
都体现了方圆有度的君子之道。
远去的六朝,已成模糊的印记;
史描的都会,皆为往日的辉煌;
昨日的伤疤,还没有完全愈合。
十二月的南京,不止是初冬。
而我,仍然还是一个,
只能用大光圈和虚焦记录南京的过客。
待续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