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着重分析体育界冠军的思维模式。
在体育界,大家都相信天赋、相信“与生俱来”,天生才能的信念非常强烈,以至于很多教练和球探只去寻找那些天生的运动员。身体的天赋显而易见,训练和培训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为什么一些不具备身体天赋的人成为了最优秀的运动员呢?而一些天才选手却没能做到呢?
拳王阿里他并不是天生的拳击手,除了速度快,他的力量不够,姿势也不够标准,他打法的方法完全不对,他没有用胳膊和手肘去抵挡对方的攻击,出拳很业余,也没有护着自己的下巴,他会整个身体后顷,去躲从正面打来的拳头。他的对手利士顿是一个天生的拳击手,他符合拳击手的一切条件——身高,力量,以及经验。他的水平可以说是传奇性的。但是阿里却打败了利斯顿,那场比赛被认为很荒唐。这是因为阿里观察了他的对手并攻击其精神要害,他不仅学习了利斯顿的格斗风格,还仔细观察过他在拳击场外是一个怎样的人,而阿里自己在每场比赛前看上去都是“疯疯癫癫”的,阿里说:“必须让利斯顿认为我疯疯癫癫,这样我就可以做任何事,他除了看到我的嘴之外其他什么也看不到,这正是我想要的!”。所以胜利的来源并不是拳头,而是阿里的头脑。
迈克尔·乔丹也一样,他不是一个天才,高中时就被校队淘汰了,但他没有放弃,坚持训练,不断弥补自己的弱点。即使后来他功成名就,他的艰苦训练仍然是出了名的。他是最努力的运动员,可能在整个体育史上,他都是最努力的。他说:“坚韧的意志力和决心比某些身体上的优势更强有力,我经常这么说,我也是一直这样认为。”
比利·比恩曾经是一名天生球员,还在读高二的时候,他就是篮球队得分最高的球员,同时是橄榄球队四分卫,也是棒球队最棒的击球员,在全美难度最高的一次联盟赛中打击率达到0.500.。他非常有天赋。但是,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他会破坏身边的物品,当他从职业棒球小联盟比赛打到大联盟比赛时,情况越来越差,每一次击球失败,他就会崩溃。他后来没有分析自己的缺陷并通过训练和练习来弥补缺陷。作为一个球手,他没能走出固定型思维模式,但后来作为一名极为成功的职业棒球大联盟的总经理他走出来了。他在后来带团队的过程中,经过观察倾听和反复思考后明白棒球比赛最重要的一点是做事方法而不是天赋。
大量的事例说明训练和进步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运动员头脑和表现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不应反复强调运动员体能上的天赋之差。但是人们却拒绝看到这些事实。为什么呢?因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依然崇尚天赋,喜欢将我们的冠军和偶像想像成超级英雄,不希望将他们想像成通过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杰出的普通人。这么想会让冠军和偶像看上去更了不起。甚至包括一些专家,他们愿意承认头脑在成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们依然相信一切都来源于天赋。
拥有天赋却反被天赋所害走入固定型思维模式,没有天赋运用头脑取得成功,这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一个人的秉性。人的秉性是决胜因素,它是一种当事情和你的期望逆向而行时,依然能够挖掘和寻找力量的能力。这种能力让冠军思维模式者在事情进展得不那么顺利,表现得不够好、情绪不太对的情况下,依然拥有坚定的决心和意志力,懂得在压力下如何专注,排除干扰,必要时刻实现超水平发挥。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则沉浸于自己的天赋和特殊性中,事情不顺便无法专注,失去水准,将自己想要的和团队想要的置身于危险当中。
什么是成功?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认为,成功来源于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固定型思维模式运动员认为,成功就是确立自己的优越性,努力会让自己的能力被产生质疑。什么是失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它是一记警钟,他们的补救方法是花时间,努力学习练习。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认为挫折给自己贴上了标签,他们的补救方法是发怒或者迁怒于他人。
对于已然获得成功的运动员,对于掌控成功维持成功的过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乔丹为时应年龄带来的身体变化,他更加努力训练转身跳投,后仰跳投,以提高自己的协调性和动作。高尔夫运动员伍兹也一样,为控制注意力,让他的父亲制造巨大声响或者朝球场扔东西来训练不分心状态。他们通过刻意练习掌控比赛。但是网球明星麦肯罗却没能如此,他在1982年比赛中没取得理想的成绩时,解释是:“发生了一些小事让我好几个礼拜没有训练,导致我这次没能夺冠”。这种固定思维模式让他没有去和外因作斗争或者改善自身问题,指望天赋能让他过关斩将,当天赋做不到时,便用抱怨责怪他人来保护自己。
成为冠军后对于明星的看法,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比成为一个明星要难,自己就是团队中的一员,要和团队中每个人一样,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时刻想证明自己的天赋,表现得像一个明星,而不仅仅是团队中的一员,他们将队友和自己的角色分开,把队友看作有幸在自己身边沾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