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曾经是最美的衣服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一阵子表妹让我帮忙在省城大医院给她挂一个心理卫生的专家号。我下载了挂号的APP,但是我绑不上她的电子社保卡,因为必须要刷脸。让她自己也下载了相关的预约挂号软件,然后我每周日晚上十点到十二点守候在手机屏幕前,一旦出现了专家号,赶紧通知她。

普通号是不看病的,只给老病人开药。专家号才是看诊的。尤其是第一次就诊的患者,是不允许挂普通号和线上就诊号的,必须到现场,仔细问诊,甚至做一些辅助检查,或者填写一些量表问卷。这整个过程很复杂,因为这叫做初诊。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有同学在医学院。但是反过来说,即使没有同学在,这点小事还能难倒大活人儿?鼻子下是嘴,问就是啦!胳膊末端是手,各种网上查询就得啦,咨询这么发达,甚至都有人整理就诊攻略发在小红薯等等网站上。另外,各大医院的微公号也能解决大部分挂号问题。实在不行,可以花钱请人专门陪诊。

陪诊是新职业。对大医院的各种诊疗流程很熟,甚至有内部人员提供方便,他们就专门给人挂号,陪同人看病,以缩减看病和检查的等候时间,让患者和家属少走弯路。

我没有想到这“心理卫生”的号这么难挂,盯了两周都抢不到。我只有到医院里去试一下。医院里的人熙熙攘攘,最美的是年轻的医生护士穿着图标洗得褪色的白大褂行色匆匆,可能赶往别的科室会诊,也可能是集中到某学术厅去晨读英文文献或疑难病例讨论。那种脸上带光,脚下生风,远方有宏图的精气神最美。


想想自己穿校服的时候,那也是有这种精气神,有目标,有计划,有奔头。对于我们来说,曾经最美的衣服就是校服啊。表妹和我都是同一家国内知名高中毕业的。那时候,不少学生觉得竞争激烈,鸭梨山大,总要做一点自欺欺人的小动作,美其名曰减压。但最终结果是想躺躺不平,想卷卷不赢。

刚刚上了大学,手机自由了,生活费自由安排了,以为就全方位都自由了。躺平一年后就发现自己拖欠的帐太伤脑筋,最终拿到手的结果不好,心里承受不住鸭梨,结果就出现问题。结果一进大学就接着卷的同学,反而按部就班地实现职业规划,心理不慌,脚步不乱。

现在心理门诊就医的患者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各年龄段都多得很。踏上好的工作岗位就不卷了吗。不可能,一样卷!所以做好卷的准备吧,接受卷,争取卷出个好结果;不要期待不卷,期望值和现实的巨大偏差,才是出心理问题的原因。

如果,如果一直不松劲儿,早前稍微坚持一下,不要放纵自己,后来就不会欠太多帐,不会在算总账的时候压力大得扛不住。但是,哪里有那么多如果呢?所以大医院的心理卫生中心这么紧俏的挂号票是有原因的。好在,总有很多机会可以弥补。

冯唐是协和医科大学的妇产科博士,他后来转战金融,文学领域,每一次转型都伤筋动骨,但他从来不提。世人看到的都是光鲜的亮丽的。他曾说过一段话,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更早点儿知道这段话该有多好。我想表妹也很适合知道,我会分享给她。她也是一个在大学新生生活中颇不适应,以至于极深的挫折感困扰她,影响学业的完成。

冯唐说,你考的不是试,是前途和暮年的欢喜。你书桌上的课本,是你将来选择的勇气和拒绝时的底气。自律的苦,轻如鸿毛,后悔的痛,没有良药。那些披星戴月的时光是你实现梦想的最大力量。上学的时候总觉得校服很丑,可步入社会之后你才明白,它是你唯一可以遮住贫富差距的上等布料。先嗅书香,后闻花香。不要总觉得上学苦,上学累,那是你看世界的路。你现在一点一滴的努力里,藏着你未来最美的样子。

要珍惜自己最美的样子,因为,时间走过去了,它真的就永不回头了,你就再也没有第二个风华正茂的二十岁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