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低年级低段教育实践的智慧碰撞
张爱敏
2025年1月10日,河南杏坛网研社家校协作项目组新年第一讲拉开了帷幕,会议由杨丽红老师主持,李丹老师主讲,辛琳老师分享阅读书目,杨金俭主任针对讲座与考核做了重要的指示。
首先,民办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指出了方向。
《架号“共育桥”,育好“小荷苗”》之“小荷苗”的象征义诠释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愿景,也同时强调了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两大环境的重要性。李丹老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理论依据,为我们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她强调,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家长应当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注重孩子品德、习惯、情感等方面的培养。同时,学校也应积极指导、支持和服务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这一法律的实施,为我们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指导方向。
其次,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联动机制,碰撞出智慧。
一是“三方协作”,构建家校共育的支撑点。
1. 学生成长是第一要务。李丹老师提到,家校合作的首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她借助《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强调尊重每一位孩子,将其融入家校沟通中。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家校沟通不应只是成绩和行为的简单反馈,而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
2. 家庭教育是重要保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丹老师强调,家长应定期与学校沟通,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家校合作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3. 老师用心是合作桥梁。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李丹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如何用心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孩子的成长。这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也应更加用心、细致地与家长沟通。
二是“四级课程”,打通家校共育的融合点
1. 暖心课程融洽了关系。暖心提示、分享与陪伴,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却能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李丹老师通过暖心课程,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彼此的信任和依赖。
2. 特色课程点燃了兴趣。特色评语、谁“语”争锋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这些特色课程体现了学校对个性化教育的追求,也展示了家校合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3. 实践课程唤醒成长。小荷农场的建设,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这一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让家长看到了孩子成长的另一面。
4. 合作课程增进情感。家庭读书会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促进了家庭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五翼驱动”,建设家校共育的发展点
1. 家委志愿,点亮班风。家委会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点亮了班级的班风,也激发了其他家长的参与热情。
2. 家长进课堂,职业认知。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这一活动不仅增强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也让孩子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3. 家访在线,助力成长。家访在线活动,让老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为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重视。
4. 家长信箱,爱的宣言。家长信箱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及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增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也促进了教育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5. 家庭公益,辐射引领。家庭公益活动不仅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也让孩子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这一活动展示了家校合作的广阔视野和深远影响。
第三,项目组的顶端设计,导师点评,给出了专业指导。
杨金俭主任对李丹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专业指导。他提到,李丹老师用自己的实际做法探讨了家校协作的具体发展路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启发性。但也有不足之处,建议如下:
1. 结合学校特点,深化探索。
项目组20多位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域,涵盖了多个学段。城市与乡村,公办与民办,幼小、初高等,以及家长的文化水平、理念价值均有差异。所以,进行家校共育应结合所在学校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化探索和实践。在家校共育中,家庭与学校应携手合作,避免盲目跟风,照搬经验,邯郸学步,应立足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工作。
2. 明确家长需求,落实细节。
李丹老师的“”三方联动”“四级课程”“五翼驱动”立足学生,并关注家长的需求,真正做到落实、落小、落细,家长追捧,学生喜爱。因此,杨主任建议我们在进行学校家校共育课程设计时,不仅要有宏观上的规划和指导,更要善于深入到具体细节中去,关注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实际需求。比如,90后家长的需求与教育观。
3. 整体意识与长远发展。
家校共育应有整体意识,以学生长远发展为中心,要逐步建设科学合理专业的家校协作体系。杨主任再次强调了家校合作的系统性和长远性,提出家校合作不应只是短期的应急措施或功利行为,而应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4. 重视考核与读书学习。
杨金俭主任还提到了考核和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他强调,老师要“以考核促练习、以研究促成长、以分享促反思”,并继续学习“中、西、马”等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非常感谢李丹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谢杨主任不遗余力的指导、督促与陪伴。近半年的学习,跟随小伙伴们,我获益匪浅,作为一名县聘家长教育指导师,一位工作室的主持人,一位痴心于教育的工作者,2025,我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需求关注点,深化家校共育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与需求,为个别家庭与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我深深地感悟到,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个人唯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认知水平,真正告别经验型,走向学习型、实践型、反思型、研究型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