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体系之品牌市场拓展(1):
国产品牌的崛起
中国国产品牌的发展历史大概从2000年前后开始,同一时间也开启了体育用品行业品牌发展的元年。如福建的安踏,361,特步等。刚开始看好休闲服饰品牌市场发展空间,最早期的要属浙江温州的高帮,随后是美特斯邦威和森马后来居上。但最看好的还是体育用品行业,因为只有体育用品行业品牌的产品结构,才能覆盖最广泛的目标消费群体,市场规模最大。体育用品行业的品牌专卖店可以覆盖所有人的需求,从儿童开始到垂暮老人,不仅有包括所有年龄段男女的服装,也有所有年龄段男女的运动鞋,还有配件,甚至包括户外运动的一切装备。由于品类的最大限度的丰富,其品牌专卖店可以从北上广深的品牌发展制高点开始,渗透到中国每一个乡镇,其市场规模的想象空间最大。你能想象一个单一品牌可以在中国国内,开出超过三万家以上品牌专卖店的规模?这是其他行业品牌所没有的发展空间。笔者总结从高到低,依次按品牌市场规模排列顺序为,体育用品行业品牌,休闲服饰品牌,女装品牌,化妆品类品牌,男装品牌,童装品牌和鞋类品牌专卖店等等。笔者从1993年开始在珠宝店做零售管理,先后参与女装品牌,体育用品行业品牌,休闲服饰品牌,皮具品牌,男装品牌,女性饰品品牌等从业经历。目睹了国产品牌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对于各行业品牌的市场拓展自然有一些经验。
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国产品牌顺势开启了野蛮生长的历程。在中国品牌草创时期,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管理公司,但每个品牌在开品牌发布会时,都会吹嘘自己有管理输出的专业能力。那个时候的品牌发布会,都会搞很多不出名的名人代言节目和所谓的砖家洗脑演讲,再加上价格昂贵的走秀,来吸引经销商的加盟。所谓的品牌公司早期其实就是一个草台班子,花钱设计一些诸如品牌识别标志logo,简单的空间设计统一了店铺的装修等形象工程。根本没有属于专业品牌管理公司,应该有的各类别的专业人才,真正的品牌管理公司需要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那时专业人才极度匮乏,造成的恶果就是盲目开店,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好在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加盟经销商的资源非常丰富,市场的容错率非常高,经过加盟商们前仆后继的牺牲之后,每个行业都有品牌幸运的度过了危险且混乱的发展初期,完成了沾满血渍的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
品牌的产业链非常长,涵盖了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期货订单处理,物流,批发,零售等流程。品牌公司最起码都需要百人以上的规模,而且这些人必须都是各类别的专业人才。那个时候各类别的专业人才还没有诞生,即使有,雇佣这些员工的成本对于初创的品牌公司也是根本不可能承受,于是类似于“旁氏骗局”就开始上演了。。。好在这一切被新兴的消费品市场完全包容了,而十年以后的市场,再也没有当年靠着简单的品牌设计,同质化的商品和中央电视台打个广告,就能吸引全国的经销商蜂拥加盟的盛况,各行业也几乎再也看不到新的品牌诞生。因为市场份额早已被先行者瓜分完毕,除非国外有实力的品牌强势进入,否则本地品牌在2012后竞争格局就已经基本确立。错过了中国经济黄金十年的本土品牌,再也没有生长发展的空间。很遗憾的是,2001进入WTO后的经济黄金十年所诞生品牌的幸运期,是上千年历史中国的第一次,肯定也是最后一次的:让社会最底层人大规模的实现了阶级的跨越,从村民跨越阶级成为亿万富翁。如福建的体育用品牌的创建者们,浙江温州休闲服饰品牌的创建者们,还有广东上海的男女装品牌等等,这样的机遇再也不会出现,也就是千年一遇的机会,有人把这样的机遇称之为历史的进程。
一直以来品牌加盟经销商对于品牌都有两个最基本的需求:第一是该品牌是否有成功的盈利模式和品牌的市场号召力,简称品牌力。第二是该品牌是否有零售管理输出?尤其是第二点,笔者认为直到今日国内品牌也没有能力做到品牌的零售管理输出。国内加盟经销商大多没有零售管理的经验和能力,除了店铺和资金就一无所有。所以经销商加盟的顾虑无非是,第一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简称品牌力等于品牌的盈利模式。第二就是不懂诸如怎么进货?怎么管理店员?怎么实现品牌专卖店的盈利?等一系列零售管理的问题。所以品牌公司负责品牌市场拓展的工作人员,都会吹嘘自己公司的专业管理能力,百分之百的承诺对加盟商全方位的管理输出,就好像加盟经销商躺着就能赚钱一样。其实兑现的可能性不到30%,因为没有零售管理的专业人才。接下来的流程会无一例外的邀请客户去参观公司的旗舰店,其实每个省会城市的旗舰店大多属于赔钱赚吆喝的状况,之所以做亏本生意无非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展示品牌实力来吸引各地级市等经销商的加盟。如果加盟商要求去观摩该品牌的加盟实体店时,市场人员都会选一家生意最好,形象最好的店供其参观考察。等潜在客户离开公司去外地考察品牌专卖店时,公司市场人员都会打电话告知有客户来参观,要求为公司品牌做宣传,提供假的销售数据来提高潜在客户的信心等。甚至会雇人冒充消费者在店里营造销售火爆的假象,以此加强潜在客户投资的信心。国内品牌的发展初期,全靠各地经销商的加盟才能实现野蛮式的增长,于是盲目快速开店成了品牌发展的第一通金。可以说中国所有百货类行业的品牌发展历史,无一例外的都在踏着经销商的尸体前行,这些所谓的品牌管理公司赚的钱,大多沾染着加盟经销商的血和泪!尤其是某体育用品行业品牌的高管居然高调鼓励市场人员,学习传销的方式去开拓市场等,鱼龙混杂的层出不穷和难辨真伪乱象。
如果你自视是一条鲸鱼的话,那么只有辽阔的太平洋才是你真正的归宿~!对于国产品牌的创始人而言,其终生努力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全世界的市场,赚全人类的钱!中国品牌创始人们几乎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创立品牌?笔者在这里给出唯一正确答案,那就是:为了赚全人类的钱!唯有如此才能使整个家族富过三代,实现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生唯一的追求的最高理想。但很多品牌在走上正轨后,没有专注于自主品牌的发展,而是开始了多品牌战略,乱花钱去收购国外品牌替他人做嫁衣,比如体育用品行业的安踏和特步等,还是赚快钱的思维在作怪。也只有伟大的中国市场,才能提供如此巨大的消费品市场。很可惜的是国产品牌在具备了市场规模和资金规模之后,本来可以专注于品牌升级和产品升级,把握从低端品牌向高端品牌迈进的最好的发展机会。却因受不了赚快钱的诱惑,从而失去了自主品牌发展的唯一历史机遇期。品牌公司真正应该做的是,把全部资金用于产品设计和品牌设计的升级上,同时加强管理投入,实现互联网数字化管理,如不断升级零售管理的ERP系统等信息化建设等。努力发展自主品牌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只有在国内市场把国际品牌边缘化,国产品牌才能走出中国,实现去赚全人类的钱的唯一目标。这才是创立品牌的唯一目的,而不是穿上所谓品牌的外衣销售产品赚点小钱。即使今日安踏在港股的每股价高达128.2元,笔者依然认为安踏非常可惜的是没有专注于主业品牌的发展,至今也与国际品牌差距甚远,依然是中低价位的品牌。安踏靠着国内赚的钱去收购国外品牌,然后在中国市场经营赚更多的钱,但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中国商人始终认为单一品牌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多品牌经营来扩大销售规模。可惜没有全球市场的视野,这种短视也是出身草根中国商人们的天然缺陷,安踏丁志忠和特步丁水波都是一个村的村民,也几乎是同时间初中没有毕业就开始创业。安踏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国际品牌?呵呵,至少笔者看不到那一天哪怕理论上实现的可能性。
中国品牌野蛮式增长的背后,都伴随着加盟经销商的血本无归,类似于“庞氏骗局”。如同老司机开车一样,经历的车祸越多越恐惧到不想开车。为了一己私利,就眼睁睁的看着加盟经销商亏掉整个家庭的所有积蓄,一夜回到解放前,重新回工地搬砖,这因果笔者无力承受。所以笔者在任何品牌公司,都不会昧着良心要求加盟商去开,铁定要亏损的品牌专卖店。同时本人也不屑于靠着开店来提升自己的业绩,因为笔者始终都能解决任何人都解决不了的,加盟经销商与品牌公司利益之间的种种矛盾。
结论:品牌的市场拓展靠各种鬼蜮伎俩是行不通的,即使短期能发展出一批加盟经销商,也会因为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而很快一地鸡毛。不得不一直重复着“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贫穷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