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军,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一带。
按《汉书·地理志》记载:
西河郡,武帝元朔四年置......属并州......县三十六:土军.....
如上,土军为汉县,在汉朝时为并州西河郡下辖县邑。应该说,还是挺靠北的。汉初,土军县为土军侯国,由燕国丞相宣义受领。
宣义,自然是宣氏子弟。再按照之前《南安侯宣虎篇》中的论述,因为宣氏一族人丁单薄,所以大概率上,宣义和宣虎应该就是亲族,甚至是亲兄弟也说不来。
另外再按照宣义的记录,其人最早是出现在汉六年:
高祖六年为中地守。《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六年,宣义升迁为中地郡太守。而中地郡为汉二年刘邦吞并雍国后所设立的行政单位,当然也有其他记载显示是在汉三年设立,不过这无关紧要。
如此,宣义没有之前的记载,而之后的记载就直接是中地郡郡守。并且中地郡还位于汉政权的京畿重地,事实上几年后这个郡就撤销了。所以此时宣义能够担任这个郡的郡守,只能说明一点,其人有一定的背景实力,并且还为刘邦所信任。
所以再结合南安侯宣虎的记载,宣虎虽曾为河南王部属,但因河南王早逝,所以河南国所属自然就彻底融进了汉军之中。而后宣虎更是降晋阳、破臧荼,到汉六年便受封为侯,如此能够说明其人的功劳之大,以及地位之高。当然,这里说的功劳大和地位高都是相对而言,毕竟食邑少是事实。
故而如果宣虎和宣义有亲属关系,那么宣义合理推断在宣虎加入汉军之后,应该也是作为质子一类的存在到刘邦身边做事,其后随着宣虎的军功越来越高,那么宣义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不过,宣义的能力也应该是很不错的。于是在汉六年,宣虎受封为列侯,宣义则被刘邦升迁为中地郡太守。如此这记载就都合上了。
至于宣义的其后记载:
以廷尉击陈狶,侯,千二百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按照汉六年宣义为中地郡郡守的记载,以及之后到汉九年撤销中地郡的记录。那么到汉九年宣义的中地郡被撤销之后,刘邦应该就是提升宣义为汉庭廷尉了。毕竟以郡守升为九卿之一的廷尉,也算是正常。
另外,在这里就要纠正笔者之前的错误,也就是判断的长修侯杜恬在汉五年灭楚后为廷尉,并且一直为廷尉的观点。如今看来,在汉五年灭楚之后,杜恬应该还是内史,而后到刘邦撤销关中三郡后,设为内史,应该就是由杜恬亲自执掌。其后到宣义离任后,杜恬才由内史改为廷尉。
再说回宣义,其人汉九年为廷尉,然后到汉十年末及汉十一年初,陈狶之乱爆发,于是宣义便以廷尉身份而随军平定叛乱。由此,宣义遂受封为侯:
十一年二月丁亥,武侯宣义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十一年二月丁亥日,宣义受封土军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应该说,此时的宣义也算是比其兄宣虎当年要风光多了,毕竟已经是帝国九卿之一了,所以食邑自然也要多上不少。
至于宣义的之后,再按照长修侯杜恬的记录,则应该是在汉高帝十二年左右,宣义便卸任回封国了。
就国,后为燕相。《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那么再按照平棘侯林挚担任燕相的记录,以及宣义的逝去时间,则宣义担任燕国相国的时间应该是不晚于惠帝元年的。
六年,孝侯莫如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孝惠帝五年,宣义病逝,汉庭为其谥号,武侯。土军侯国则由其子宣莫如继承,次年为宣莫如元年。
武: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逸周书》
显然,从宣义的最后谥号来看,其人在汉惠帝年间担任燕国相国的那几年里,应该是很不平凡的几年。甚至可以断定,宣义应该是曾率领燕军曾大破过匈奴,不然这个谥号给的可就是真的奇怪了。
毕竟,汉初功侯那么多,但能够最终以“武”为号者,屈指可数。而宣义能得此谥号,则至少可以证明其人的军事能力之强。不过可惜,说来死的也确实有点早,毕竟其兄长宣虎活的还是很长的。所以笔者猜测,或许宣义是战死的也说不定。
以上,就是土军侯宣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