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读书会第59期“终点明信片”总结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集体,总存在各种变革的需求,但由于人的惰性,对未知的恐惧,目标模糊不清等原因导致变革屡屡失败甚至让人们对改变望而却步。《瞬变》一书提供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方法指导人们顺利地完成变革。

      全书基于一个著名的心理学“象与骑象人”模型,该模型指出:人类大脑始终有两个相互独立运作的系统。一个是情感面(大象),一个是理智面(骑象人)。情感面负责感知痛苦和获得快乐,理智面负责分析问题,思考未来。情感面像大象,理智面像骑象人。骑象人看似在掌控大象,但是驾驭能力忽高忽低。如果骑象人试图驱使大象前行,但大象拒绝执行,单薄的骑象人要和力量无穷的大象作斗争,该是多么的累啊,结果难免也是失败的。这就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情况:理性面要求必须行动起来,但是情感面却不自觉地把拖延和逃避。

      书中提出了分为三个部分、九个方法的行动框架来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变革:

    1.指挥骑象人

    书中提出了让3个方法,让人们在改变时有清晰而合理的方向。避免因方向不明而导致的心生抗拒。

    2.激励大象

    靠理性去强迫改变,就像骑象人强迫大象前行。作者提出3个方法去激励而不是强迫大象行动起来。

    3   .营造路径

    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同样地,该书也提出了3个方法,通过改变的环境,进而 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变革。

     前几次活动学习了“指挥骑象人”部分的前两个方法。“找到亮点(着眼于成功的'特例',并推广这个‘特例’)”和“制定关键举措(砍掉正确而无用的分析,着眼于关键的举措而无需面面俱到高瞻远瞩,让混乱的指挥系统再次工作起来)”。

      本期活动所学习的是第三个方法“指明目标”。

    骑象人虽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点,但也有致命的缺点:遇到选择过多、方向不明等问题时会陷入决策混乱,倾向于关注风险和困难而非解决方法。针对骑象人的这个缺点作者提出了“终点明信片”的概念。所谓“终点明信片”是对目标的可视化,是可以达到目标的生动的画面,是情感型目标,而非难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的冷冰冰的数据。它不仅告诉了骑象人行动的终点,而且告诉了骑象人行动的价值,这样的目标鼓舞人心,直至内心情感,激励了顽固而懒惰的大象。

     为了制定好的“终点明信片”应避免“自我合理化”,所谓“自我合理化”是指诸如“活动更健康”这样的含糊不清的目标给了大象活动和摇摆的空间,导致自己给自己很多借口和解释,好的“终点明信片”应十分明确,甚至非黑即白,没有任何模糊地带,避免大象钻空子。

     此外,“终点明信片”应配以优秀的行动指南,也就是上次提到的“制定关键举措”。我们不能预测从今天到终点的整个旅程,规划清楚每一个步骤。但“终点明信片”勾画了动人的结尾,“制定关键举措”提供了有力的开始。完成这两步,不仅让骑象人做好了改变的准备,而且激励了骑象人顽固的伙伴——大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