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有人研究现在的历史他们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年代的人信佛的这么多呢?因为在翻看这个时代的资料之后发现很多关于佛性的词语,比如佛系青年。但是不奇怪么,不论从生命自身的欲望和经济规律,都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佛系”早就应该被自然选择淘汰了,所以在批判他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他。看看“它”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然而仔细翻开佛系的解释发现这种现象不是早就有了么,不就是那些在竞争中失败人的借口么。我输了不是我不行,而是我不争而已。啊q不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表么。所以这就是一个旧概念的美化而已。因为不思进取毕竟不好听吗,所以换个高大上的词来代替吧。佛系就是背了这个锅,说不定在以后还会有其他的词语来代替。但是,“为什么不争”这个问题呢其实不重要,“为什么不争还没被淘汰”这个问题才重要。只有破解这个问题之后的讨论才有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它非常的生动的反映出人和动物在面对竞争时做出的反应是那么相像。因为资源就那么多,你不取自然有别的竞争者去取。但是为什么那些人可以不去争也可以活下来,就从他们还可以发明“佛系”这种词汇来说,至少说明他们的精神生活并不匮乏,他们还能有精神生活说明物质生活更是不成问题。那这些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是怎么来的呢,如果不是他们自己的争取的,那又是谁这么好心给他们的呢?所以情况的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他们是假的不争,实际上背后比谁都努力,我上学的时候就听我的老师提到过到过这样的学生,在学校一副自己不爱学习,天天打篮球的样子,但是回到家就换了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是为了和班里同学打好关系,因为其他和他一起打球的人是真的聪明,天天打篮球成绩也不差,但是他不行,所以就只能校内校外两种样子了。所以这种表面不争其实是更深入的竞争,因为是在麻痹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无非是提升自己和打压对手么。
但是还有一种不争是真的不争,就是安于现状,不在努力向上进取。但是他们不去争就一定有其他人替代他们去争。最近在看的圆桌派里讲到“佛系”的时候说道,你能不争是因为有其他人在争,你只是在搭便车。所以那些不争的人本质上是那些搭便车的人,搭那些努力认真人的便车。但是搭便车也是由条件的,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给你搭的。需要制度的配合,不过这里指的是不好的制度,因为好的制度会保护每个人的努力所得,所以能够让人搭便车的制度一定是不完善的制度。这样的制度一般出现在事业单位和国企,因为那里距离市场竞争比较远,前者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后者有行政垄断保护。所以制度制定差一点也没有生存问题,这两种地方也是最多的出现人浮于事现象的地方。
下面要说些类似鸡汤的内容,虽然我是极其讨厌鸡汤,但是改写的时候还得写,喜不喜欢不是那么重要。最好不要去搭便车,但是如果已经搭上了,至少不要把搭便车得来的看成应得的,这样在失去他们的时候不会伤心,同时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哪怕已经搭上便车,因为被搭便车的人时时刻刻想把搭便车的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