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我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会议的主要议程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报告工作、审议通过两个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的决议》和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向全会做说明。我从新华网、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进行了多角度的学习。
近些年来,党中央一直在强调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并敦促基层党支部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位。在咱们人资二支部对党中央的决议和所发条文的严格执行下,我在支部的三会一课及多样化的活动中把党史学习放在了心中的高位。然,党是一种信仰,党史学习同样更多的存在于我们的精神层面,对于党史学习我相信大家第一反应都是重要,但是究竟怎么重要、它的意义何在一时间无法说出太多。我在学习的时候就是这样,党史学习在脑海里有个轮廓在隐隐发光,但是除了“巩固思想意识形态”、“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之外就说不出什么了。去年,是建党的一百周年,在这之前,党中央已经提出了加大党史教育的力度,我也已经做了多次学习并精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但是再次看到这个题目,我仍是语塞,这就像做政治题,尽管多次阅读思修毛概等课本,但是上来问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我可能脑子一时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之际我不仅再次温习了党史学习的意义还对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反复学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将会在我今后学习贯彻党中央所做出的决议时加强我的动力,帮我在枯燥的文章的阅读中坚定学下去的决心。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决议》的说明中学到了什么。习总书记的讲话主要包括三部分,我对头尾即关于此次会议议题的考虑和决议稿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
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建党以来,中央以通过了两次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即1945年抗日战争最后关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改革开放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两个决议相隔了三十六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现在于建党一百年之际,制定第三次“决议”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结构错综复杂,因此当时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往往是让领导人进退维谷,其中许多问题如在围剿下转移革命根据地、以少敌多以弱胜强、建国后为今后发展打基础、让人民吃饱饭等,放到现在来看我仍然会为毛主席的气魄和胆量感到震撼。革命先辈们奇迹般地解决了所有问题,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国富民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诸多矛盾的解决不仅留下了前人的革命智慧、宝贵的实践经验还给我们留下了华夏儿女骄傲的资本。中国的历史是一本精彩的书,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总结历史经验和规律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责任,我们现在还年轻,经验不足,为了更快地成长,除了好好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前人的经验套到现在的中国实际上,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
这份决议除了总结与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还要求把握好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对于这点我十分认同。现在是信息时代,媒体时代,受各个方面的影响新一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建立更早。但是言论自由造成了信息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不少未成年人要么是沉溺于“垃圾快乐”中自甘堕落,要么是受到素质低下或“亲美、亲日”的网民影响,导致思想政治觉悟低下。近些年来每次看到侮辱革命先烈、传谣“南京大屠杀”非实和参拜靖国神社等新闻我的心里就会很痛。所以学习党史,塑造思想政治觉悟,塑造革命先烈的伟大形象亟待落实,这是文化强国非常重要的一步。
决议还有许多值得剖析的地方,由于时间问题,我暂不一一列举。2021年过去了,每年末,总结一年的成就和不足是帮助自己提升的最有效方法。上个星期,我的各科成绩仍然都是八九十,支部的工作做得也更加得心应手,这些自夸的话我就不一一说了,主要来说一下自己的缺点。
大三初我们分班了。现在这个班里的学霸很多,大二下成绩排名时我一下掉出了前三,这种落差感让我非常别扭。所以大三上我学习很努力。但是想考好的动机太强了,我的学习节奏开始乱了。一开学我就在打听考试重点,老师讲的只要不是“干货”就通通被我归为没用那一栏里。但是不论是哪门课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儿有老师不讲知识上来就刷题呢?但是我就陷进了这个不打地基就想要最高一层的空中楼阁这个误区。之后,我开始在我觉得没用的课上学习考研和难一点的课程知识,在难的课上抄自己认为重点的概念,不时抬头回应一下老师,我一开始以为这样有利于我提高成绩,但是半个学期后,我发现我和同学们相差得越来越多,尽管我看上去什么都会,但是要是深入一谈就会发现我和同学们学的知识都不在一个频道上。等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出分之后有两门考的不甚理想。考完试,我深刻地反思了一下自己:在管理心理学的成就目标理论中,我属于成绩目标的人,即把目标定位在成绩和名词上,认为只有赢才是成功,但实际上掌握知识、注重自我提高的另一类人才更容易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我的好胜心太强,很有可能让我忽视了对未来真正有用的东西,比如老师的经验分享,比如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说话的能力,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新学期,我会尽量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像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同学比如子悦和天坤学习,争取让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学习成绩都稳步提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