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他喜欢看书,阅读范围也很广,商业的、心理的、科学的、小说类都喜欢看。每看书他会想下从书中了解到的信息,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可能会把觉得重要的信息记下来。大家看看,这个人是多么的努力,努力让自己成长。
可是在处理与书中所讲的类似问题时,他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却讲不出来。请问下各位,这个人是谁?他是你,是我,是我们中的每个人。
这种不能将将书中的知识与现实相连,进行有效的吸收,不能帮助自己更好解决问题的困境,怎么打破,怎么改变呢?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不能将接收到的知识进行有效提取,转成我们自身思考问题的一部分。
举例:
请问你知道水果---雪莲果吗?
没见过此水果的人,肯定不知道。如果我告诉你:
雪莲果,菊薯的别称,在中国四川被称作“万根苕”,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脉。安地斯山脉的居民栽种这种植物做为根茎类蔬菜食用,菊薯的块根含有丰富的水分与果寡糖,尝起来即甜又脆,也可以当做水果食用。---此段来此百度
如果在此之前你从来没有听说也没看到过它,相信我,看完上述解释后还会一脸懵逼。
但如果我这样说:雪莲果,形状类似红薯,味道像梨,甜脆。你就知道它大概长什么样,味道如何。为什么你听完上段会懵逼,但听完我所说后脑袋里立马就了解了呢?原因是我帮助你.用你脑袋中已有的、熟知的知识模块作了比较进行关联,你用已有的知识理解了未知事物。
在本例中,为了帮助你理解新生事物,我用的是“关联”方法。
关联是借助于大脑对已知事物的信息提取与联想对比,体现事物相互关系的思维模式
如何创造关联?
1、结合现实生活不定期回顾知识
随着对事物了解的深入,我们对事物所关联的特征是可编辑,会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刻意的协助大脑创造尽可能多的关联,以全面提高大脑的运转效率。这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定期回顾。
嗨,朋友,不要把不定期回顾看成苦逼的事,你曾经碰到过的,看到过的都可以成为回顾的素材,包括你现在正在经历着的也都是。问题是你想不想。
如近期胡歌主演的《猎场》一剧播出,在第五集21:38,即林拜与郑秋冬聊天时,他眼神瞄了下酒店门口,与郑秋冬说道:“那位是来找够规格的男人”。话完镜头显示一女孩与一男孩聊得热火朝天,如下图:这个女孩在决定报总裁班之前估计是有认真研究过“有效流量”。
PS:当时在播这一集时,有效流量刚讲完没两天,无意中看到此场景,赶紧趁热打铁回想了下这个知识点,到现在都没忘。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是你,我没办法做到随时把看到的与所学的联系起来,而且有时看电视看爽了,不想动。如果你有这样想法,可以试试下面这种:
2、九宫格分析法
九宫格分析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宫格图,将主题写在中央,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在其余优点乃由事物之核心出发,向八个方向去思考,发挥八种不同的创见。依循此思维方式加以发挥并扩散其思考范围。
如何使用呢?比如说我们说到“有效流量”这个知识点
在九宫格中的每个方向上强迫自己想。想什么,想自己曾经看到过的,经历过的与“有效流量”有关的所有一切。
经过一番自虐式思考后,得到这张图,如下: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针对九宫格中的某一点再扩展,以“影视”为例:
在使用这种分析扩展法时,可能你会有压力,我怎么能想那么多。当然,如果全部不能都想到,没关系,能想到多少算多少。为了增加思考的趣味性,你也可以给自己随机指定,比如说借用图一,对“锚定效应”这一心理,用“美食”经历联想。
于是就有杭州“外婆菜”馆3元麻婆豆腐;也有汉堡王“小”“中”“大”不同价位的薯条;广告话术中“XX最低XX元起”让人感觉到实惠,便宜,等等。你还可以想到更多。。。。
在前面,我们详细讲到了两种关联的思考方法。大家自己平时也要多练习。《刻意练习》一书中说到;摆脱舒适区+反复练习+思考+重新迭代,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过程是痛苦的,但结局是美好的。为了更好的自己,一切值得付出。
最后,如果说还有一点要提到的,就是我们要有一个好奇心。对世界好奇,就会主动了解更多,了解了更多,你就能用更多知识关联更多陌生事物,帮助自己更快、更好的理解你所学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