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山正明认为,蒙古帝国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多个同族兀鲁思组成的世界联邦”。
什么是“兀鲁思”(ulus)呢?这是一个蒙古语单词的音译,指欧亚大陆中央区域以游牧民为主的政治实体,我们中国人会把它翻译为“汗国”,比如“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等。但作者强调,这个“兀鲁思”虽然有“国家”的含义,但它并不等于我们理解的国家,它不强调土地和领地,而强调“人的聚合体”,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个“伙伴”的概念。
兀鲁思的首领被称作“汗”(qan),众多“汗”之上是“可汗”(qaqan)或称“合罕”(qa’an),中国人更习惯称之为“大汗”。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草原首领都能被称作“可汗”“大汗”,只有草原霸主才有资格享有这个名号。当初唐太宗一度被称为“天可汗”,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在游牧世界的影响力。
我们说回蒙古帝国,杉山正明把蒙古帝国看作是“多个同族兀鲁思组成的世界联邦”,翻译一下,在作者看来,蒙古帝国是由一位“大汗”统领多位“汗”形成的多元复合体。例如,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在位的时候,忽必烈直接统领的“大元兀鲁思”是宗主国,其他“汗”统领的兀鲁思,和“大元兀鲁思”共同构成了蒙古帝国这个复合体。
这一点很关键。我们在提到元朝历史的时候会说,“后来几个汗国分裂出去了”。但是,如果按照作者所说,蒙古帝国是“多个兀鲁思组成的世界联邦”的话,“分裂”二字用得并不恰当,因为那些“兀鲁思”本来就是独立运作的,它们分别拥有完整的管理系统,并不是元朝的一部分。
那蒙古帝国的这种组织模式发挥了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