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扬的蒲蒲丁
金句子(采铜《精进》)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采铜《精进》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他在《人文六讲》一书中写道:“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时间竞赛。什么叫有快有慢?用音乐的说法就是节奏。如果一首交响曲从头至尾快到底,听后一定喘不过气来,急躁万分。所以一般交响曲都有慢板乐章,而且每个乐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日常生活上的节奏和韵律也应该如此。
——采铜《精进》
“心流(flow)这个由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创立的概念已经渐渐为大众所熟知,它是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采铜《精进》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采铜《精进》
对待批评的合理态度是,把批评作为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评价”来看待。也就是,批评我的人,并不是在评价我,而只是在给我提供信息,因此没有理由去排斥这种批评。
——采铜《精进》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采铜《精进》
行动科学的另一位大师唐纳德·舍恩认为,“三思而后行”并不一定正确,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是“行动先于思考”的,因为“人们的机智行动是高度技巧及复杂推理而形成的,而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隐性的”,因此在行动之后反思,可能会反过来发展我们的认识。
——采铜《精进》
我自然地想去了解有关“本质安全性”这个概念更多的知识,所以网上搜索一下。百度百科上有写“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是“即便出错仍旧保持低水平的危险”,并且一个本质安全性的设计是“避免危险而不是控制危险,尤其是通过减少危险性 的物质或者危险性的操作来实现”。据此我的理解就是,如果在系统设计的时候,把所有构成危险的因素全部去除(如果可能的话),那么意外就不会发生。这些解释就把本质安全性的“本质”说得比较清晰了,“本质安全性”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不仅是一种术,更是一种道,它触及了事物非常根本的东西。
——采铜《精进》
《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介绍过这样的研究,有教育学家比较了物理学和历史学领域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组织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两个领域中,专家的知识都不是对事实或公式的简单罗列和堆积,而是围绕着核心的概念或者“大观点”(big ideas)组织起来的,这些“大观点”引导着他们去构筑和拓展自己的领域。
——采铜《精进》
教育心理学家把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人士,分为“常规型专长”(routine expertise)和“适应型专长”(adaptive expertise)两类……常规型专家往往是象牙塔里的学者,因为他主要接触的信息内容是固定领域内的理论著作,这些著作通常已经不对应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而是直接就最深层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从表层解码到深层的练习机会。而适应型专家通常是实践型的专家,因为他们必须经常去应对那些超出单一领域的、非常规性的问题,接爱各式新奇刺激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在表层和深层之间穿梭,因而他们的知识系统也就能够不断扩展。
——采铜《精进》
同步内容还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金色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