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题解】
从本章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十分注重为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上位的为政者能够做到正己,就可以不令而行,上行下效,使天下人都归于正道。这种为政以德、讲究修身的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中人治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帅:通“率”,率领。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方面的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先做到端正,谁还敢不端正?”
《华杉讲透论语》
“领导的任务,不是去治别人,而是要让别人模仿自己。
因为你在上位,模仿你就是大家的原始本能,生物基因里就有的,不用你操心。你要操心的,主要是你自己,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的感想//
政者正也。尤其领导正,权威加榜样,畏之、爱之、效仿之。
回到家庭,对于孩子,原件正则复印件正,反过来,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先做到,比如读书学习练字……。
通过最近自己抄写论语练字的过程发现,自己没有经历过练字的过程时,对待孩子练字时期的“教育”“建议”,简直“可笑”又“可恨”。
孩子(尤其还小的时候)又想不明白自己为啥做不到“妈妈说的那个样子(轻松又完美)”(而其实妈妈根本不知道练字过程中会经历怎么样的过程和困难,只是想象轻松完美,然后自己还不去练习),直接打压孩子积极努力的动力。
那我(家长)不懂不会咋办?就不管不问?
现在我能想到的是不管会问,这“问”的技巧是需要学习掌握的,说来说去还是需要先自己学起来练起来做起来。
听樊登老师讲论语,己正虽不是“为政”的全部条件,却是必备条件。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