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今日再读,尚未读完,就感慨甚大,收获不小。
书什么时候买的,不记得了,没写,也没在书上做笔记。但书肯定读完的,但有多少是记得的?七个习惯记不全了,关键是用上了什么?关键是应用!
今天,重读此书,主要是成甲的《好好学习》有提到,反思日记也有涉及,就先读了。
七个习惯还没读,讲3个对自己有启发的概念,再慢慢细化到应用上。
1、反求诸己,由内而外。
“反求诸己”,与自省有关,先从自身找原因,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反思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有不足,需要做什么改进等。
“由内而外”,由个人最基本的部分——思维、品德与动机——做起。
“反求诸己”我想到了看过的王阳明书,说的就有反求诸己,再抽空看看讲王阳明的书,与中国文化又息息相关,学习和理解上就可以更深入。
史蒂芬.柯维讲到,他潜心研究自1776年以来,美国讨论成功因素的文献,注意到一个趋势:过去50年来讨论如何运用社会形象的技巧与如何成功的捷径;而前150年的作品则有很大不同,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正直、谦虚、诚信、勤勉、朴实、耐心、勇气等品德,富兰克林的自传是当时的代表作。
而品德或人格这一块反思或自省的比较,也在我的反思篇提到,品德或人格方面的反思,也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思考的碰撞汇合,但深刻性就及不上了。
2、习惯
习惯的定义:“知识”(做什么、为什么做)、“技巧”(如何做)、“意愿”(想做)三者的混合体。
习惯的改变就可以从知识、技巧和意愿上着手。而且提升自我也须先从思维开始。思维一旦改变,对外界的看法也就随之改变,而又会影响自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效能
效能即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效能包括两个要素:产出(即金蛋,你希望得到的结果)和产能(鹅,你借以达到目标的资产或本领)。
那怎么做呢?杀鹅取蛋,鹅都没了,但自然没了;重鹅轻蛋,养不活自己,鹅也活不了。所以产出和产能必须平衡达到真正的高效。
读书,单单概念学习就是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无论是启发还是应用,都有很多方面可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