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家庭都一个孩子,都疼不知咋好的那程度。真是迎合了那句老话 “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 我常常感叹“这孩子是蜜灌里长大的”
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正在沙发,茶几,餐桌,窗台又跑又蹦,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妪追在后面:“宝贝,慢点慢点别摔着!”老人追得满头大汗,还时不时扶扶腰。孩子还大喊着“:奶奶笨,奶奶追不上我。”看有人来了,孩子躲到老人身后。老人背过手去拍拍孩子,“宝贝,来叫阿姨。”孩子躲在老人身后一会伸出头来看看我,又缩回头,一会又看看我,这样反复了几次,加上我拿玩具逗他,才怯生生地走出来和我一起玩起来了。直到我要走了,他怯怯地走过来问我“阿姨,你还会来和我玩吗?我对他说,小宝以后不在桌椅蹦跳了,阿姨会经常来和小宝玩。小家伙看看又看看家里的桌椅,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以后来,老人笑着给我说“小宝再也没有上过桌椅,更没有乱蹦了。”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家庭这种“安全保护”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性格内向、敏感、害怕受伤、失去活力,创造力。养成这种类型的孩子长大后,通常难以融入集体,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从而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就说我们家的孩子吧,平时我老是问他,你那个同步做了吗?老师发的试卷做了吗?练完字了吗?孩子迫于压力非常不情愿的去拿出作业,开始写。过了一会,“妈妈,我做完了一张试卷,我先玩会再做,行吗?”看他可怜,知道再让他写效果也不大。“那你玩会吧”两小时过去了,他还在津津有味地玩。我火冒三丈冲他吼道:“玩多长时间了,作业啥时候做?”他又无奈地去做。我们就这样反复着,直到有一个周末我很忙没时间管他。他在周六下午几乎把整个周末作业都做完了。我问他,你怎么把作业都做完了?他说我想着明天有事,没时间写,今天就都做完了。那一刻我懂了:他完全可以安排好自己的事,我催促是多余的,还会给他带来反感,打乱他的计划!
生活中有种“妈妈控”我们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别磕了碰了,冻着饿着,学习时我们也恨不得代劳!殊不知我们就这样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权。长期下去难以想象,被动的等待父母长辈为其安排一切,会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孩子在日记写到:我好想有自己的空间,可是我发现我没有。每当我想好好的做一件事情时,就马上被其它东西包围了。我好像把那些不属于我的东西全部都抹掉,可是我不能,我知道那里面有爱…,我没有办法拒绝,只能顺从。
这里记录了孩子多少的无奈,更多的是包容。
我们习惯用“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自由,对孩子造成无数的伤害却不自知!
同为家长,个人体会:在我们管教孩子的时候,先管理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