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以主人公汉斯·吉本拉特的家庭状况开篇,讲述了因自幼丧母而性格内敛的汉斯,顺从父亲的意愿考上神学校,但随着思想的改变,他逐渐迷失自己,最后痛苦地结束了生命的故事。作者赫尔曼·黑塞用简明易懂的文字,以及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批判了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对身心健康的错误引导并控诉了神学权威。
作者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赫尔曼·黑塞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国际文坛上享有盛誉。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诗歌,杂文也有涉猎。其作品常表达自己心灵的孤独和青年一代的彷徨,揭露社会的弊端。他对德语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探究自我内心的自传色彩在德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在轮下》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作品。
主要先阐述主人公汉斯的家境,自幼丧母,父亲又内敛的性格,也使他后来为什么犯了神经衰弱症的部分原因。
为了达到父亲和老师的期望,汉斯努力学习,挑灯夜读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神学院!放假了还不能有半点松懈。考试结束后被强行安排课程,这已令他很反感。或许他对这神学院的学习并不感兴趣,只是活成了老师家长的附本,但还不敢有反抗。
直到汉斯和赫尔曼海尔纳因不打不相识,成了好朋友,他渴望友情,从小缺爱。但父亲老师觉得这两人腻歪在一起不好,会耽误学习。后来海尔纳和他逃课,最后只处罚了海尔纳,这让他极为不爽。直到海尔纳离开,汉斯却不安得了神经衰弱症,导致只能休学在家。
汉斯走向死亡的最后致命点是爱情失败,与爱慕爱玛的爱情无果,让他彻底绝望,最终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了结!
人生有两大健康: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
而身体是否健康,一眼能看得出,而心理是否健康,需要细细去观察,去发现,这却是隐形杀手。常常有人会说:郁郁而终。
如果失去了健康,你又拿什么拼人生呢?比起此刻的成功,成绩,这些又是何等的轻微呢。如果及时发现汉斯抑郁,我想文中的父亲又何曾不想汉斯健康开心就是福!
今天无意看到一条报道说,一个孩孑突然跟他父母说:他太累了,想睡觉。最后却再也没起来。原来这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不停地上各种课外补习班,几乎没有休息,这样长期以来,透支身体的健康。而父母宁愿省吃俭用不惜代价报补习班,上名校。《在轮下》有句经典台词:孩子千万别松劲呀!要不然会掉到车轮下去的。最后换来身体的那弦太紧崩断了。孩子过度劳累死亡。母亲哭得死去活来。请问:难道平凡,平庸的人生又有什么错,至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吧!学习是场长期的赛跑,到最后拼的是耐力和健康!
还有一篇《见字如面》的节目,讲述了一个29岁癌症男孩写给妈妈的信,原本以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寒窗苦读数年,一路狂奔,过五关斩六将,考上研究生,能够改变这个山村家庭的命运,得来的是一张体检报告说他患上了白血病,这无疑给他下了死刑判决书。他不甘,他不舍,他还有念想,可此时此刻,他却无可奈何。为了救他,家里一下债筑高台。因为有留恋,连七岁的侄女说不吃零食,把钱留叔叔治病。然而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自己承受病痛的折磨,而是看着爱自已的人心痛,却无力安慰看着自己爱的人痛苦,却无能为力。没法从阎王爷面前救下他。请问,在癌症面前,我们又有谁不谈癌色变,这时的荣誉,成功,成绩能换来身体的健康,也在所不惜吧!
《在轮下》这篇文大大抨击了很多中国家庭,怕输不起,怕输在起跑线上,怕被人潮讽,怕小时不努导致不成功……,各种焦虑,各种担忧,把自己的不成功加注在小孩身上,希望他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使小孩已经心身俱累,还未曾察觉。到最后又贪恋如果怎样又怎样。以任何借口去掩饰内心的痛楚。自从加入了读书,阅读,每天强迫自己读书,坚持写,内心也渐渐豁达,丰盈起来,不再那么强制干涉小孩。例如今天小孩说要去书城阅读,叫他写几页作业,自己拿钱去,自已回。锻炼他的自主能力!感觉孩子内心还是挺阳光的。我也好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