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问:康妈康爸您好!我们家孩子新四年级了,她经常分不清同音字,如:清香写成轻香,这种情况特别多,还有写字是画蛇添足,缺斤少两,平时作文如果是她口述,我记录就会写得比较好,也会很长篇,如果要自己写,就写不出来了,她要表达的字,她很多不会写,平时很喜欢阅读,看书速度也还快,也很喜欢喜马拉雅听故事,像《世界五千年》《上下五千年》《海底两万里》等等都喜欢,这两情况要怎么办好?现在都算高年级了,挺担心。
康妈答:根据您描述的情况,孩子的母语基本功还比较欠缺,读、写都需要加强一下,但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孩子四年级了,汉子识认和书写还没有过关,建议寒假好好训练一下。就把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当作字词训练吧,每天规定孩子完成一定的作业量,不要求快,一定要做到书写工整、没有错漏,家长给孩子计时完成,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专注度。另外,一定要认真检查核对孩子的作业,可以做一个登记表,帮助孩子不断的挑战自我,确保速度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一个假期下来一定可以见到效果的。您家孩子看书快和喜欢阅读是好事情,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养成精读的好习惯,还是容易陷入浅阅读的低效学习当中,建议先不要让孩子读整本书,就找一些经典的文章,每天读一篇,让孩子复述,如果家长有时间一起过一过生词,再一起讨论一下,这样日积月累,培养孩子精读的习惯以后,母语学习才会有成效,基础才扎实。
对应每周三的康妈答疑,要思考。
陈小冠目前也是这个状态。
一是需要加强字词关。
二是精读。
上面这个问题我们也在经历,我认为读和写是不同的,不是读了就会写的,需要单独分别对待。特别是针对汉字的写这个问题,里面除了记忆的东西之外还是要回归汉字本身的道,这样才能学好吧,到了初中的文言文更应该如此。只是一人只见[抱拳]
讲座回顾 | 李山川:语文的工夫从识文断字开始
上周,“汉字思维”课程体系创立者李山川老师在线上为各位家长老师们带来“语文的工夫”讲座。我们常说语文“功在平时”,但平时到底该如何下工夫?李山川老师提出“识文断字”的观点,从字形、思维和活用三方面,阐述“语文的工夫”。
当下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
什么叫“工夫”?“工夫”是专注于某件事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收获的本领和造诣。
从这个反映中国人语言发展的金字塔模型中可以看出,层级越高,接触的汉语难度越大,所学习的时间越少。这就造成越高端的汉语,学习难度越大,掌握它的人群越少。换句话说,人在不断升级,但是我们的汉语水平并没有正比例地增长。
学龄前的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只认字形、不认字义;金字塔的底部不牢固,到了小学——学习汉字的主要阶段,就会出现错别字顽固、词句含糊的连锁反应;进入汉语高阶阶段,又会有文言古诗无法理解、作文言不达意的问题。语文教育在不断排雷,但又不断进入新的雷区,学生语文成绩的好与坏,和语文老师的关系都不大,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文字是语文的基础
语文教育面临以上这些问题,说明“心”和思维方式不一致。“思”的古文字是“
”,上面的部分是脑袋,下面是“心”,头脑是用来思考的。但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常常看到的是一些需要靠想象和脑补的东西,而真正能观察的、能用逻辑推论出来的可见的东西,却往往没有抓住。语文教育应是“脑袋”和“心”一起,完成思考的动作,既有情感,又有逻辑,既有感性,又有理性。
《说文解字》中有一句话:“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夬”是易经里的一个卦象,篆文写作“
”,像一个手在抠动扳机的样子,商朝有一种非常灵敏的武器,发射弩箭,手抠动扳机就会把箭矢飞快地发射出去。“夬”告诉我们文字的窍门:盖取诸夬,抓住一个突破口,就能势如破竹。
文字就是语文的突破口,文字就像一个个语义的碎片,而语文是学科的基础,是我们人立足在自己的国度,立足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心灵建设、思想升华的基础。
可是,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功在平时”,但平时怎么下工夫呢?
重视 “字本位”体系
以汉字为基本条件的核心生发对象和条件系统叫“字本位”,我们要在孩子眼睛聚焦文字的时候,就与他进行清晰的、富有画面感的、甚至带有情感色彩的交流,让他觉得这些字是有温度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识字率只有5%,但是他们的识字是得其义忘其形的,识文断字是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中文的鼎盛时期。现在我们的识字率很高,98%,但对汉字的理解却是粗浅的,没有画面、没有联想、没有感受,因为我们的学习是反复强记的,是字跟字割裂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20%的人在通识背景下了解汉字,汉字作为一种通识教育,能够形神兼备,它的写法、神态和内涵都能够具备,我们的做法叫“识文断字”。
认字是有技巧的。第一,从具象入手,语音切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入手,从口语中出现的字开始,比如某某“路”、“凳”子……字的形象越贴近孩子的生活,留下的印象越深刻。第二,从身边入手,偏旁分类。认字需要重复,重复得越多,学得越巩固,相同事物有共同点,可以通过偏旁分类来区分,比如柜子、椅子、桌子……第三,从单字入手,词语巩固。单个的字具有可拆卸性、可组合性,通过单个的字认知后,再进行组词。
阅读文本 阅读汉字
“识”是发现事物的区别,古人拿武器,上面有一个悬挂的东西作为标志,来区分武器的不同;而用言辞来告诉你不同,就叫识文断字,语言就是要说出它们的不同。读一本书、读报纸、读经,都叫做读文本,除了读文本,我们还应该同时阅读汉字,读是理解文辞的意义,“读”是理解。
那么,阅读汉字有哪些方法呢?
01
形象入手,意象延展
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天上的图画被写成天文,地上的图画叫地理,看见了天上地上的东西,人们在自己的脑袋中进行加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形象是眼睛看见的,而意象是脑海中呈现的图像。
“大”是一个人张开手脚的样子,想到庞大的样子;“自”是鼻子,想到自己;“谷”是两山间的夹道,想到空间;左耳旁是山、右耳旁是城市……知道文字的意象能够正本清源,能让孩子们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02
思维串联,以文构字
知道“大”是“一个人”以后, 用逻辑将它与其它字串联在一起,头顶以上的部分是“天”,脚下加一横是站立的“立”,歪着头的样子叫“夭”……
从文入手,拓展每个汉字,可以让孩子们更清晰地了解每个汉字真正的面貌。第二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建立系统,就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汉字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个体系。
03
学以致用,丰富语汇
以字为本,建构出来的一套文字体系,最终是要服务于现代语文学习。在现代的语言中,古汉语的精华依然存在于成语、诗词和我们的表达方式中,我们要继承的是古人造字的逻辑和智慧。因此,学以致用,丰富语汇,是我们学习汉字的一个重要方式。
喜鹊的“鹊”是擅长做巢的鸟,麻雀的“雀”是小的鸟,知道这两个que的意义以后,它们就在孩子心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形象,孩子们就知道欢呼雀跃、燕雀之志、黄雀在后,都是小鸟的“雀”。再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好在哪里?闹的古文字是“
”,本义是在市场里打架,而非吵闹,有个词叫争奇斗艳,这些花在竞相开放、在比赛开放。
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要区别“赤、朱、丹、赭、绛、殷、绯”这些从深到浅的红,就必须知道每个汉字的意义,“赤”是深红、烤火,“丹”是丹砂的红,“赭”比“赤”多一个“者”,所以更红…… “料、想、 猜、蒙、估、虞”都可以表示“预测”的意思,从每个汉字的意义来判断实际使用中每个词的预测准确性,也是用这样的方式。
服务语用,藏往知来
通过汉字学习,其实是要为语文教育赋能,服务于语用,让孩子们能够举一反三,藏往知来。 留藏往事是为了知道未来,通过蕴藏在往事中的知识,提供预测未来的线索。
通过识文断字,我们希望汉语教育能够成为真正的智慧的发生地,让智慧在每堂语文课上生发,同样,这也需要我们的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