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到底是什么?
本次给各位看官聊一聊修行的终极目标--关于开悟。在聊之前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再讲一个心理学理论。
《当下的力量》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乞丐在路边乞讨了三十年。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了他的身边,“赏我几个零钱吧” 乞丐喃喃的说。“我没有东西可以给你”智者回答说,接着又问道:“你屁股坐着的是什么?”“没什么”乞丐回答。 “只是口旧箱子,我记忆以来,就一直坐在上面。”“你打开看过吗?”“没有” 乞丐说。“何必呢,里面啥也没有”“打开看一下吧。”智者坚持说。乞丐勉为其难的撬开箱子,这时他喜出望外,满脸狐疑,因为他看到箱子里面全是黄金。
作者就是这个智者,而绝大多数人就是这个乞丐,乞丐明明拥有了很多的东西,却内心空虚,四处寻找成就感、安全感或者爱情带来的欢乐与满足感。但他们不知道自已早已拥有了这些东西,甚至拥有比这些更加珍贵的东西。作者希望帮助这些“乞丐”找到自已真正的财富--极乐状态,这就需要达到“开悟”的状态。所以开悟是所有修行人希望到达的终级目标。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理学上有名的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冰下部分包括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六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还有一种比喻,就是冰山以上部分是表意识(是人类能感知的部分),而冰山以下部分是潜意识(是人类无法感知的部分)。冰山以下部分远远大于冰山以上部分。
很多心理问题,用冰山理论很好解释,比如有恐高症的人过高空玻璃桥,理智上明白没有危险,但感觉就是害怕,或者说表意识不害怕,但潜意识却很害怕,而潜意识比表意识巨大很多。所以人就会感觉真正的害怕。当然那些有洁癖的人,他们理智上明白,手没有那么脏,但每天不洗个几十次他/她就会不舒服。所以有心理疾病的人,你发现有时你去讲道理,效果并不佳,因为他/她们都懂这些道理,但就是做不到。还有抑郁症自杀的人,也是典型的内外不和谐,有些甚至因为一些很小的挫折与压力,他/她也会选择自杀,自杀前他/她们会纠结很久,他/她其实也是理智与感觉没有统一,或者说表意识与潜意识没有和谐。
那么修行就是修潜意识,前面说了潜意识是冰下部分,人类无法感知,所以没有正确的方法你几乎是改变不了它。懂了与悟了的区别是,前者是表意识认可,后者是潜意识认可。让表意识认可的事情相对简单很多,但是让潜意识认可的事情就很难,所以开悟只是极少数人能做到,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人生终级目标。
今天是教师节,花姐没有礼物送给各位同仁,送给大家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富足的、圆满的,如果你还感觉不满足,请打开你屁股底下的那个箱子,看看里面有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