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知道宇宙拥有138亿年的历史,你有没有思考过:138亿年到底有多长?你有想过吗?
在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中为了方便想象所有宇宙的时间,将138亿年压缩到一年的时间中去~每月相当于10亿年。
8月31日,太阳诞生。
12月28日,地球上的第一朵花绽放。
12月31日午夜11点59分46秒,人类诞生了。
人类书写历史仅占138亿年的最后14秒!
这个纪录片很巧妙的把时间浓缩为一年,让我们对人类的存在时间有了具体的认知。
这么一对比是不是觉得人类存在的时间好短,对应起老子说的:夏虫不可以语冰。毕竟我们人类寿命不过百年,我们很难想象超大量级的时间概念也是情有可原。
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对于成人来说都很难理解,更何况对于年幼的孩子。
很多父母会头疼怎么让孩子去理解时间,怎么让孩子感受时间的流逝,怎么提高孩子的时间利用率?
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帕梅拉在她的书《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中,介绍了一个易于理解的方法,让我们通过看得见听得见的方法去教孩子,带着他们去感受时间。
作者帕梅拉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数学系,在剑桥大学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他们家包括作者有三个人都从事数学专业,可见他们全家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帕梅拉在书中提到为什么要学数学?
数学在各个行业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极大的用处。
1.数学提供了一种沟通方式。这不,连牛顿说过:数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2.数学能够提供解释和预测的方法,比如预测股市变化、预测飓风登陆的位置、进行天气预报等。
3.数学能够发展逻辑思维。
4.具有美学上的吸引力。
因为数学就如同音乐和艺术一样,他们总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而人总很容易被有规律的事物吸引,因为有规律的事情总是让我们感到很愉快,所以孩子们本能喜欢数学。
数学的抽象思维是什么,抽象的过程是什么?
我们经常听到“抽象思维”这个词,那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数学抽象思维的过程是什么,当我们理解了这个过程之后,自然就明白什么是数学的抽象思维了。
数学的抽象思维过程:体验--语言-图画-符号
举个栗子,比如说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多和少的概念,想让他能够做出谁比谁多的判断。
这个比较多少的数学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带着孩子体验许多不同事物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语言给孩子描述出这个比那个多,让他从这些体验以及语言的描述,提取这些信息到自己的脑中图谱,形成图画;最后,孩子在脑中提炼出谁比谁多的概念。
这就是一段数学抽象思维的过程。
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数学最重要的日常计算能力和理解力。
如果只是注重孩子会不会加减法,只看孩子会不会算,算得快不快,做得题多不多,而不去关注孩子的数学底层思维能力,那只是获得了表面性的暂时“胜利”。
实际生活中我们学习数学想要的是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理解了相关的数学结构,以及拥有相应的计算能力之后,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单纯的只是知道乘法口诀,知道几加几是没有用的,你要知道这些应用到在实际中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到这些计算。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做题机器的状态,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让孩子失去了自主探索的可能,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论你期望你的孩子最终是成为量子世界的学术大牛,还是做操盘股市的舵手,还是研究未来AI人工智能,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欧几里地《几何原本》一度被莱布尼茨,牛顿,哥白尼等各个年代卓越的科学家拜读过,足以显示出底层数学知识的重要。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就是这样一本为孩子搭建底层数学知识的启蒙书。
它知识点清晰,层层递进,就像一幅向上攀登珠穆拉玛峰的登山图,不仅为你提供了知识大纲,还为你详细解释各个知识点,每一章的后面还列举出来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游戏,帮助孩子和家长开拓思路,把数学和生活相关联,为孩子夯实数学思维基础提供了必要的全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