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舅舅站在县城 17 层的阳台上,目光穿过城市的喧嚣,落在远处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喃喃自语道:“今年的村子,只有两户人家留守过年。”
三十年前,那个拥有 200 户人家的山村,曾是十里八乡的“年味担当”。整个春节期间,村口的碾盘是最热闹的地方。老人们喜欢坐在碾盘上,或是围坐在碾盘周围,惬意地聊天晒太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上面四散着放鞭炮的孩童,他们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在山村回荡。家家户户都传来欢笑声、电视声、喝酒时的猜拳行令声,整个村庄欢乐祥和,热闹非凡,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然而如今的山村,静静地躺在山坳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没有人烟,没有狗吠,连看门狗都跟着年轻人进城了。村里的老人和长辈也被子孙辈们接到县城过年,整个村庄显得空荡荡的,只有几座老屋在寒风中默默矗立。
而县城的新民街夜市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亮如白昼,热闹非凡。操着乡音的打工人们举着烤鱿鱼,在霓虹灯下碰杯,尽情享受着过年的欢乐。
我遇见过完年准备返家的小姨,她感慨地说:“城里过年好歹能发朋友圈九宫格,回村连 4G 信号都要满山找。我两个儿子在县城买了房,生活也算有了着落。我如今和你姨夫过年也到城里去了,只是城里暖气热得让人浑身冒汗!”从小姨的话里,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艰难,或许我们对乡村的未来只是有着一厢情愿的憧憬。
乡村的年味在岁月的流转中悄然改变,那些曾经的热闹与欢乐似乎被城市的繁华所取代。但愿在未来的日子里,乡村能够重新焕发出属于自己的生机与活力,让那熟悉的年味再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