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述”和“叙述”
中学语文课经常会听到记叙文这个词,但却从未仔细想过记叙是由“记述”和“叙述”共同演化而来的,实在有些孤陋寡闻了。读了叶老的文章,才知道记述和叙述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动静上,记述是记录事物现在时的呈现,叙述是记录事物的变迁过程。
记述:即对于某种事物,说述它的状态怎样,光景怎样,是空间的,静止的,是静止的照片。例如写一个人,如果写他的面貌怎样,穿的是什么衣服,正在做什么事,周围有着什么东西,诸如此类,都是关于那个人的一时的光景,这就是记述。
叙述:即对于某种事物,说述它的变化、变迁怎样,经过情形怎样,是时间的,动态的,是活动的电影。例如写一个人,写他幼年怎样,求学时代怎样,学校毕业以后先做什么事情,后来改做什么事情,诸如此类,都关于这个人的一生活着某期间的变化,这就是叙述。
在实际的写作中,记述和叙述没有严格的区分,常常合在一篇文章中。例如:一篇游记,我们写游览的经过,是叙述;写某山或者某水一时的光景,这便又成了记述。
02 记叙文的关键
记叙文的写法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顺序不乱,另一个是特色鲜明。
在描述记述人物、景物时,由于是静态的,有些内容是并列关系,可以没有先后顺序,例如写山川河流,草木鸟兽等,而有些记述的文字需要有层次或者序,比如描写一棵树,要先从整体介绍树的高矮、形状,然后再依此介绍干、枝、叶、花、果等,这就不能东一笔西一笔胡乱去写。而写叙述的文字时,由于是动态的,顺序就非常关键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的顺序就是叙述的顺序。当然,为了突出表达效果,往往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但必须交代清晰了。
所谓的特色鲜明主要是指选材方面,能够突出所介绍的人或事物特点的素材要详细介绍,而其共同点则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不写。特别是在写叙述文字的时候,由于不能面面俱到把所有时间发生的事情都一一记录,因此就需要剪裁的功夫,既不能缩减到影响表达主题,又不能平等地将素材简单堆砌,让文章索然无味。总之,在素材的选择上特点越鲜明越好。
03 选材的标准
那么选取题材有没有标准呢?当然,人人皆知的事物是不能做题材的。那么新奇的事物包括两方面,一是事物本身不平凡,比如特殊的风景、名人事迹、重大突发事件、复杂故事等;另一个是事物本身平凡,但作者能够发现新的意味,这种情况更为常见,因此观察、思考、不断体验则显得更为重要。
新的意味大概可归纳成三种性质:新的知识、新的情味、新的教训。至于侧重于哪方面的材料取决于整篇文章的侧重点,而不是一股脑的不加选择的都放进去。比如,同样是写岳飞,在《宋史》中侧重于历史知识类素材,在《精忠传》中侧重于写情味素材为主,在《少年丛书》则以写教训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