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集/社交心智

莫言说:"会送礼,会求人的人,改变命运都非常简单,什么都靠自己,不会跟别人发生链接的人,往往活了大半辈子一事无成,太要强的人,命运一般不怎么好。"

人与人的交往,礼尚往来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人不管是情感还是金钱上的付出,他最终的想法都是应该想要得到一份回报,而这份回报并不要求一定会相等,但是一定要有,因为这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这个很重要。如果对方只会得到而不会付出,这样你和他交往起来,你会觉得心里负担太大,而且很累,觉得他一点都不真诚,只是想在你这里得到好处,拿自己当个傻子一样,所以人与人交往的礼尚往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真诚。

如果你想要和谁建立好的关系,就请他帮你一个忙,那么下次他会找你帮忙,麻烦着麻烦着,关系就更好了,我觉得对于礼尚往来也是同样的,你送给别人一件礼品别人回你一份礼品,慢慢的关系就近了。

我们只要存在于这个社会中,就避免不了与其他人产生交集,也就会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解、和睦相处。人们追求事业上的成功,需要团结互助、互利共赢的人际关系。

实际上,人与人的交往,本质上是一场价值互换,资源互补。"互换"是一种互利行为,是人们之间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你帮我一把,我也帮你一次。"互补"是一种共情,你想从他这里得到支持,他要从你那里得到安慰;你欣赏对方的坦诚,对方欣赏你的智慧。在这种互补和交换中达成各自的目的,形成双赢的局面。

其实,所有社交背后,都藏着孤独和利益,社交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风墟先生在"社交的本质"一文中提到,社交分为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功利社交。共情社交是指为了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功利社交是指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或是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因此,当我们把利益放在前面,有时候什么事都变得简单了。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送礼就是一个拉近彼此关系达到各自目的的桥梁。有人说,送礼这种事分明就是一种低三下四的讨好行径,根本不算什么高级手段其实送小礼物一种低三下四的讨好行径,根本不算什么高级手段,其实,送小礼物的时候,重点并不在送礼这个动作上,而是她借此制造了一个日后可以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因为,人情往来是人际社会不可或缺的情感链接方式,当麻烦了对方之后,送个小礼物表示感谢这也是对对方帮助的一种感激和致谢,这样不仅在短时间内了解了一个人,更能拉近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送礼从深层次上可以理解为给予,你只有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才能成为他需要的人,这样他才会把你画在"自己人"的范围里。正如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想要得到一个人好感,那就要给予他他想要的东西。能够满足对方的需求,你在对方眼里才是一个有用的人。

放眼望去,凡是那些懂得人性和社交潜规则的聪明人,他们都懂得如何在短时间内进入到一个圈子里,那就是不要担心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尽量去麻烦他们做一些事,然后再用一些小的恩惠获得别人的好感。如此一来,和这个圈子的就拉近了关系,日后再用心经营,那么就很容易跻身在这个圈子里了。

如今的社会,互联网冲击下,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圈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圈子的分类更加明显。人们常说,你身边的朋友,决定了你的层次。

这话不无道理,一个人的发展,跟他所处的圈层有很大关系,圈层决定了你的位置。主动去链接能人选择与更强的人同行,你所处的圈层也会越来越强。而当你圈层强大起来之后,又会反作用在你身上,推动你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成功百分比:小事成功:专业能力80%,人际关系10%,观念10%。大事成功:专业能力20%,人际关系40%,观念40%。因此,我们要想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靠自身的努力外,学会借力使力整合有效的资源也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要向内求,提升自己的"利用价值",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抢手货"。结交有价值的朋友圈,高质量的朋友圈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你的思想境界,提升你整个人的格调,甚至改变你的外在标签。

我们也要向外求,懂得送礼,懂得人性,懂得人际交往的本质,因为让得到他人的帮助的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路走的更宽阔。正如莫言所说:“要想别人帮你一把,也得烟换烟,茶换茶。”

同时要记住:我们在社交时需要分辨,一种关系,到底是消耗性的,还是滋养性的。因为关系的本质,是交换,更是渗透。健康的关系,切忌单方面消耗,永远是双向奔赴。

在人生的路上,永远都要记住:做眼前的事,挣眼前的钱;做未来的事,挣未来的钱。找对人,做对事,让别人赚到钱,你自己才能赚到钱。你可以没有任何能力,不能没有学习能力。铁饭碗不值钱,走到哪里都有饭碗,才是金饭碗。

空空的口袋不能阻碍你的未来,空空的脑袋你将永远贫穷。与其做一个有价钱的人,不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与其做一个忙碌的人,不如做一个有效率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孩子交往,也是有一定的准则和底线的。实际上,孩子也有“自己人”的想法,公正的孩子就会刻意不偏袒“自己人”,以树立自...
    李且慢阅读 355评论 0 1
  • 我们都是不擅长社交的人,但是活着活着,好像我们都学会了应酬,我们都习惯了,戴着一副假面具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有的时...
    如日芳升阅读 1,746评论 1 2
  •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人,他们无法适应任何公开场合,怯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害怕与陌生人交谈,害怕他人的关注...
    逸婵阅读 950评论 0 1
  • 人天生就是社交动物。互联网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社交渠道和信息源。虚拟世界是没有边界的,它给我们带来了超越...
    李冉升阅读 555评论 0 0
  • 女生在不同的成长不同阶段,社交的重点也不一样。年轻的时候,我们要做加法,多看世界,多见不同的人。有了家庭和孩子以后...
    一万小时的超人阅读 1,2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