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是很能体现户主人生观的所在。
且看邻居的花园:靠近屋子的是草坪,一丝不苟修得如地毯般。草坪中央嵌赭色小池,池内设乳白色抽象雕塑一座,另有细小花卉沿池边围出一团风里颤动的满月。笔直的红砖走道勾划出草坪边线,月季蔷薇大丽菊马蹄莲生机郁勃陈列道旁,仿佛橱窗里衣锦的模特儿。
而我住家院内,则处处体现对土地生产力的迷恋。房东留给我的,是一院子的食物。橙子、桔子、苹果、桃子、杏子、枇杷、西红柿、柠檬……有回见他蹲在那里掘土,奇而问之。答曰:忘记告诉你了,我还种着马铃薯。那边几根光光的枝条是枸杞,三月里长出叶子,可以拿来炖鸡汤。你随便吃。
我当然不跟他客气。有果堪折直须折,莫待无果空折枝。本院橙子品质欠佳,如政客一般皮厚,像文人一样酸。苹果则先给我十月怀胎的期待,然后是胎死腹中的遗憾——耗到冬天,伊居然还是热天大暑时的模样:一小团欲拒还迎的粉红,染于枝头那些铁青的硬果之上。我不甘心,择貌似成熟者奋力啃咬,一咀嚼则满嘴苦涩之至,需服巧克力一大块方缓。
桃子跟苹果玩一样的把戏,但较为聪明。苹果树总是葳蕤万方,但桃树每年到季便摆出迷离病态,叶片皱缩,树胶横流,像街头乞丐在展示惨不忍睹的残疾,令人无法苛责它的不事生产。日语「桃子」音同「摸摸」。而我院之桃亦只能拿来摸摸,连掐掐都不得,因为实在太硬。
殊需表彰的,是枇杷和桔子。不知是否碰巧,它们皆源自亚洲。虽换了水土,勤劳的品性始终不移。枇杷自早春开花,至初夏便可收获。此树龄计三十有余,甚高。顶部受阳光炙晒的果实往往被烤出深棕色的暗纹,卖相差强人意,皮也略难剥些,可滋味是出奇的蜜甜。我尝自制长柄欲采摘这些果中人瑞,收效不甚理想。枇杷树底尽是败叶残枝,污糟得很。果实坠下常有破损,掉到地上虽不至于如人参果那般「遇土则入」,但亦大减食兴。最佳方法,还是仿效卡尔维诺笔下之「树上的男爵」。跻身枝叶之间,三百六十度皆有金黄滚壮之枇杷相伴,援臂即得,与树下人呼喝相应,信可乐也。
这篇文章是《两次三番》写作计划的一部分。我视旧金山为第二故乡。《两次三番》,是关于我住这座城里数年的衣食住行和所想所感——现实中经历一次,回忆里再经历一次,旧金山又名三藩市,故有此名。文章有新有旧,写的人随便写写就好,看的人随便看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