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日本感兴趣,趁着3月中到日本短暂旅游,更加张大眼睛打开耳朵观察日本。回国后,也继续开启阅读模式了解和学习。《唐辛子IN日本》这本书是很偶然地在网易蜗牛读书看到的,唐辛子是生活在日本的专栏作家,用一个外来者又是当事人的角度,去观察日本社会,不失为一个茶余饭后的体验。(ps:辛子,在日文中就是“辣椒”的意思,唐辛子就是“糖辣椒 ”,估计作者是想做一个既甜且辣的人吧)。其中,我最关注和感兴趣的,是教育。今天首先想分享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有各种发达国家都有的社会问题。在日本人看来,提高孩子们的安全,并不只是依靠社会法制和制度的监管。相反,他们认为这些反而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那么从自身角度,他们看重教育。有几个我认为很值得学习的地方,以下进行列举,列举的次序并不代表重要性次序:
1.熟悉自己的生活区域,绘制小区地图
这是学校必须带领孩子们开展的一项固定的活动。由老师带来孩子们,以孩子的视线和角度,去观察日常生活和活动的环境、路线,特别是从学校到自己家里,或是每天经过或使用的场所,熟悉和了解它们的设施和用途,有哪些应急通道,有哪些特殊用途。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域的历史与文化,还要熟悉和了解生活小区的地形,何处是安全区,何处是非安全的死角?这些,不仅作为保护者的老师和家长要知道,学校还要求孩子们自己也要掌握。
通过了解,学习绘制小区地图,学习按自己的角度和视线去识别区域内的潜在风险,做出提醒标识。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们带上纸笔,参观社区的街道,熟悉后让孩子提出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增强安全意识的同时,也从孩子的视线高度去发现问题,提早避免问题的发生。
2.日本小学生的“集团登校”
“集团登校”是日文汉字,意译为中文就是“集体排队上学”,戴着黄色安全帽,手牵手排队上学的日本小学生,几乎成为日本每个清晨街头的一道风景。这次我去日本也看到了一次,由领头的大姐姐举着小旗子带领,后面是低年级的弟弟妹妹背着书包戴着小黄帽跟随,高年级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提醒和照顾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怎样安全过马路和上学,而低年级的孩子也从小看着高年级的榜样如何做。孩子们“集团登校”的途中,除了各个信号交灯叉口有“儿童会”家长值班,保护孩子们过马路外,沿途还有戴着袖章的“义务安全员”来回巡视,这些“义务安全员”主要以退休老人为主,他们由当地政府组织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时定员在自己生活的小区巡逻,协助警察维护当地的交通安全与地域治安管理。日本的孩子基本是就近入学,同一区域的孩子都在一个学校读书。经过组织,孩子们基本可以自主跟队上学,也保证了路上的安全。而且,相信每一个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在路上见到这样的集体登校队伍,都会投来关注和关爱的目光。
3.建立安全方面的“规矩”
在日本有一条明文规矩——不得给小学生拍照。在游人较多的酒店和街道都会见到这样的提示。这次旅游我们经过一间小学,孩子们正在体育锻炼。我们经过的时候,孩子们跑过来,笑着朝我们大喊着什么。我们被吸引过去了,有些朋友还忍不住想拿出相机想记录下他们稚嫩又热情的笑脸,被我提醒制止了。我依稀看到了孩子们交叉的手势和“打咩,打咩”的声音,猜测就是提醒我们不要拍照的意思吧。日本的小学生都很清楚这个规定,同时这也不会引起他们对外界的隔阂和冷漠。我觉得这个教育细节就做得很棒!这不但是一个隐私的问题,更是一个安全意识的建立。
4.按年度制定校园安全训练日
进入小学之后,每年学校开学时,学校会提前做好全年的“年度活动安排表”,给小朋友带回家。通过这张“年度活动安排表”,家长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学校一年中的活动安排。有时孩子会回家说“今天我们学校进来一个带刀的男人,后来被校警抓住了”,家长会问那个时候你和老师怎么办,有没有人受伤,受伤的人应该怎么处理,等等,类似的演习训练还有地震演习,海啸演习等等。这样孩子们可以做到处变不惊了。
5.从小锻炼体能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日本学生开始有长距离跑步训练和比赛,一年级800米,二年级1200米,三四年纪已可以完成2000米。还有冬季运动的习惯。每年会有跑步的完赛奖,日本孩子都对长跑习以为常,都以完赛为光荣。无论是跑步,还是体能的增强,都对紧急避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紧急事件面前,对于大多数缺乏体能的孩子来说,能迅速地“跑”,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自救。
以上,日本社会和教育系统通过教会孩子们在危难时刻该如何自救,让孩子从小建立意识,一切靠自己,首先可以靠自己,而且靠自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警察护校”、“学校专职保安”更重要的,是直接培训孩子们的面对紧急事件时的心理定力、紧急应变能力以及在对应紧急事件时必需的体能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