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境与每个人的命运戚戚相连,尤其是革命年代,个人的事业与家国靠得更紧,思想启蒙、实业救国、武装斗争…… 民国时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年代。
历史的进程是由少数人推动的,乱世之中有这样一批先行者,在万般迷茫中摸索着救国的道路,他们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和推进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
在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救国道路谈何容易,工读互助、法国大革命、美国的制度、俄国的道路,是否适合中华大地的土壤、挽救国家于贫弱腐朽,不是光想就能解决的,需要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牺牲探索。剧中提到,一种新的社会理念要为根深蒂固的国民接受和改变,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幸运的是,我们用了50年的时间实现了它。
璀璨星光
1、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样的开拓者,其觉悟和思想境界该是多么高超,如同屹立于同时代的巨人。救国先救思想,一语惊醒多少梦中睡客。他是晚清的秀才,看到了国家的贫弱腐朽,几次反清入狱;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入侵,积极投身革命救国。
这部剧让人们重新认识了陈独秀这位命运辗转多舛和拥有独特魅力的先行者。
2、李大钊
这部剧还原了这样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革命先驱形象。他对待弱者深度同情,甘愿把自己的全部家当给陌生工人治病,日常慷慨豪迈,毫不看重身上碎银,死后竟身无分文。对待国家的境况,他坚决与腐朽欺压的势力斗争,深度摸索救国的理论和道路。这样一位亲和有志的革命师友,怎能让人不爱!
守常先生的结局是悲惨的,虽然剧中没有涉及;但其开创的事业和人格魅力光芒永存。
3、胡适
海外留学回来即成北大教授的适之,深度参与并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社会变迁,成为有时代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适属于温和的改良派,不主张暴力革命,崇尚美国道路。其温文尔雅,年轻有为,由于深度认同美国的民主思想,他与陈独秀、李大钊的分歧加大,最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虽然实践证明了他路线的错误,但其对于陈独秀、李大钊亦师亦友的情谊始终不变。
4、蔡元培
毋庸置疑是北大历史有影响力的校长之一,在其带领下,北大成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引领者和发祥地。其兼容并包、有胆有识、胸怀宽广,是令人从心底尊敬的师者风范。其背后的伯棠其实是高人。
5、鲁迅
剧中未对鲁迅过多描写,但点到了其在新文化时代背景下的参与,及对于陈独秀的正向态度和对胡适的负向态度。
6、青年毛泽东
没想到青年毛泽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参与者,其后面的选择与受到的新文化熏陶分不开。在与北大的短暂缘分中,接触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这些先行者。时常会想,为什么是毛泽东最终胜利实践出了新中国,而不是早先的新文化运动参与者,这里面的因素值得思考。
7、青年周恩来
青年周恩来也以天津学生会等形式参与到新文化运动中来,与先行者形成对接。中间因学生运动被抓,在狱中读了马克思经典,完成了思想上的顿悟。其思路敏捷,游历丰富,在日本和欧洲均有留学,均为后面的事业打下基础。
8、陈延年和陈乔年
意志坚定的青年,积极寻找新思想理论,进行社会实验,甘愿为中国的前途牺牲自己。绝不依靠父亲的名望,坚守原则过于严苛。剧中点到了两人后来的结局,最后两人都悲壮牺牲,无比可惜。
家国情怀
当郭心刚听到青岛可能要从德国手里转交给日本人时,一夜白头,青岛是在其祖父手里丢的,老人嘱托收回青岛之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蔡元培的儒士呐喊、所有人的义愤填膺与振臂高呼,一场为国家利益的五四运动,令人动容。
革命爱情
革命者的爱情热烈而又牺牲巨大。陈独秀几经颠沛流离,家人跟着东奔西走、东躲西藏,承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李大钊的夫人要忍受着先生在外慷慨、但家中无米的生活,多么渴望能进学堂识字,给李大钊写封信……可惜时代不给予这样的人生,她们的恐惧是常态化的,但对于爱人的支持是坚定无疑的。
陈延年和柳眉的感情也让位给了时代的大事和陈延年的固执,他们本可成就一对圆满的恋人。
乱世友谊
虽然陈独秀一直想改变过来胡适的思想,把他纳入到志同道合的阵营中,但并没有成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人信仰的不同,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他们相约永远坦诚相待,非常感人。
后续追踪
李大钊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死时身无分文,死后很长一段时间未能下葬。
陈独秀1942年去世,没能等到新中国,中间因为一些原因,犯了左倾路线错误。
胡适1962年去世,他最终还是和民国走在了一起,虽然他对民国的某些做法不耻,但认为民国更接近美国的制度。胡适后来在老蒋的任命下也当过北大校长,只是北大并没有给他立碑项。新中国成立后,他先是去了美国,后来回到台湾。
现代对胡适的争议较大,认为他有点像当今的公知。其实并不是,在当时的历史局限下,美国是一个标杆,其模式能否挽救中国于危亡只在观念阶段,未进行过实践。另外有一些谣言说胡适泄密导致陈乔年被杀,也是子虚乌有,参见:
https://mp.weixin.qq.com/s/QeB_oETXsl5m2UqVbqAsmQ
李大钊死时,胡适在美国领取博士学位,他对李大钊的家属子女都很照顾,李的墓碑也是胡适安排所立。
陈独秀最后一次被捕入狱时,胡适积极营救并定期探望,出狱后请他去美国写回忆录养病,体现了朋友情谊。
后记
今天的我们,在看到这部深度代入的剧集之后,仍然感慨一切来之不易,那个时代如此不易,那一串串光辉璀璨的名字无法在脑中抹去…… 久久在脑海中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