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学习,我认为“核心性好问题”是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能深化学生理解、体验和感悟,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思维,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兴趣和潜能,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学习深度的问题。
2.在确定某一课的核心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这节课或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是什么,其次还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分享他们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像专注于更为宏观全局性的概念、问题、主题和议题设计成总览性问题,例如:什么是成正、反比例的量?像聚焦核心思想上的问题设计为综合类问题,例如:在探究正、反比例意义的活动中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学习过程(梳理思想方法)?能确定对一节课中心要点的理解的问题设计为专题类问题,例如:如何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制作或创造,反应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的设计成自驱类核心问题,例如:你还能找到日常生活中其他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吗?能不能用数据说明一下?工作总量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何绘制它的图像?
3.认真阅读、反思才完成并提交了“三味书屋”领导布置的任务,由于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完成的作业,所以发出去以后便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而且害怕没有得到回应,没看手机。这小段时间的感觉是不舒服的,引发自我反思,为什么自己阅读认真完成任务是为了得到领导的表扬?努力并认真做事难道不应该是一种习惯吗?那句“认真是种态度”立马涌上心头。其实随便发一段话很简单,也很容易,就像上学期上交的同研论文、学习强国征文,非常轻松的提交了,完成了,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自己得到一点提高了吗?并没有,不仅从中不会获得任何成就感,而且还会成为一种负担,为何不把自己的工作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呢?只要自己努力了,认真完成一件事情了,即使得不到想要的回报,那又如何?不争不抢,不是为了表扬而努力,而是让认真、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