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你们的到来,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上午的家长会。这个世界上什么职业最艰难?家长!没有上岗培训,没有专业训练,没有工资可领,没有退休可言,倾情付出还不讨好!每天睁开眼就要为一家人谋生计,可是孩子还不理解,认为父母不够关心他们。父母喜欢什么,孩子不知道;父母做什么,孩子不知道;父母遇到什么难处,孩子不知道,甚至连父母的生日,不少孩子也不知道!可是,他们却总是在抱怨父母不了解他们!
对于各位的难处和无奈,甚至是无能为力,我都感同身受。我深刻地理解每一位家长的不易与焦虑。所以,在第一次线上家长会的时候,我就向各位明确表态,凡是学校里可以完成的事,我绝不转手给各位。我不会给各位添麻烦,更不会给各位添堵,我们是合伙人,必须相互理解,彼此支持,抱团取暖,守望相助!我爱我的学生,也爱我学生的家长!你们,是我特别感激的一群人!因为有你们,才有孩子,才有这个六年级(2)班,我才能站稳这个讲台!
今天的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机会,我们能面对面进行交流,所以我特别珍惜,同时也特别看重今天的交流,如果我的分享能够触动到您,或者您觉得有用,那是我最大的欣慰;当然,我的分享也难免会有疏漏,难免有不讲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批评指正;如果您不认同我的观点,那也没关系,会后,我们可以做更深入的交流。
好的,下面开始我的分享,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咱们班的科任老师:
语文老师——曾老师,2019年毕业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曾经在和平县东华学校任教两年半。对学生严格且认真负责,希望以爱心感染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待人真诚友善,是一位对教育事业有极高热情的青年女教师。
英语老师——王老师,2022年7月毕业于河源市职业技术学院,那个学校前身就是老隆师范,培养出来的人才数不胜数,可以这么说,现在整个河源市的教育的顶梁柱大多出自老隆师范,现在虽然改革了,但师范专业的教育模式依旧沿用老隆师范的模式,所以我们的王老师从专业素养角度来说,是非常优秀的。
我是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同时也是三个科任老师中,学历最低、专业能力最低的,所幸,咱们班有两位这么优秀的年轻老师,我相信,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咱们班的孩子们的学业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的。
第二个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育理念,以及这一个多学期来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
一、生命第一
生命第一依旧是我的重要的教育理念,带的这几届孩子我依旧坚持给他们上生命成长的课程,教女孩如何保护自己,教她们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女孩,指导她们做一个体贴的人,教男孩如何做一个有竞争力的男孩,指导他们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帮助他们排解青春期的困扰……
二、身心健康很重要
生命第一的理念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健康第一,健康的身体才有鲜活的生命,我们要带给孩子这个理念,培养“皮肤黝黑,牙齿洁白,眼睛明亮”的孩子。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带孩子们跑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时常跟他们说,我们要比谁活得更长久,更长寿了才能做更多的事,我们要做新“三好学生”——吃好、睡好、运动好。
身心健康除了身体上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在我的生命教育课程里,也包含心理辅导课程,以尊重、理解、接纳孩子的姿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如何理解同伴和家人的不足、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如何求助……
第三、做人比学业重要
相信家长们都懂得这个道理,一个品德优良的人不管学业怎么样,不管他将来从事哪个行业,都一定能混得风生水起。所以,在我的生命教育课程里面也会对学生的品德方面进行指导,比如开学给他们学习的《自我修身宝典》,就是对孩子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文明礼仪等方面进行指导。
当孩子树立比较强的生命意识、拥有强健的体魄、懂得为人处事的时候,那么孩子的学业成绩也就不太需要担心了,这样的孩子在未来一定能够活得很滋润的、很幸福的,孩子定会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第三个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个人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这个观点是张文质老师提出来的,在这个环节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是通过阅读张老师写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本书,学习并去践行这个理念,逐渐去改变自己,比如给孩子更有质量的陪伴、更有耐心地面对孩子、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来面对孩子的过错、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内心需要的东西等等,我的这些改变真的可以带动孩子的改变,我的改变对于我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比如跟我女儿,现在她会主动地跟我分享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有困难找我寻求帮助,而在学业上也是越来越自觉,基本上不用我管,也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改变自己。
做父母不容易,但是孩子更不容易,真正的合格的父母也是要学习成长的,不然,怎么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上陵的发展近20年来正陷入一个死循环——搞叉车吊车成了祖业,儿子接着爸爸的叉车吊车做,爸爸接着爷爷的叉车吊车做,至少两代,多则三代,做着做着就把未来给做死了。那么,应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还是得从孩子的教育做起,而要改变孩子又得从我辈做起,从改变教育理念做起,从实实在在为孩子付出做起。从长远来看,我们要为改变我们的家族而努力,而要改变整个家族,需要我辈的努力,下一辈的努力,下下一辈的努力,也就是说可能需要好几辈人的改变,才能带来整个家族的改变。难吗?难,如同愚公移山,几代人前赴后继;也不难,从改变自己做起。
二、把生命第一的理念教给孩子
孩子的自杀事件总是不断出现,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造成孩子自杀的原因大多有这么几种:被老师批评或体罚、做了错事、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受到别人的欺辱。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这些事完全不足以让他们去自杀,但其实孩子会这么做,大多是因为他还不明白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不明白这个行为会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在孩子看来,这只是发泄情绪和逃避问题的一种手段。
我们那个时代为什么会比较少类似的事情发生呢?这跟时代环境有关,我们那个时候不缺玩伴,每个屋里都有那么十几个同龄人,被骂了、受委屈了、遇到困难了……伙伴之间的游戏是最好的疗愈。但是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大多都是一两个人呆在家里,哪怕有几个伙伴一起,也是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所以,周末孩子愿意去找伙伴玩,愿意走出去,在安全、知情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支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从小就接受了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我们餐桌的话题,屋中、村里有人死了,我们都会聊,不会避讳孩子,屋中有人死了,我们还能够亲眼目睹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抬头就能够看到棺材,因为这些,我们对死亡有种自然而然的畏惧,自然也就不敢去想自杀了。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建立“生命第一”的观念呢?首先,要尽可能早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而且不存在一个没有痛苦的死后世界;第二,要告诉孩子,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生命都是第一重要的,同时教会孩子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第三,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情况,及时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防患于未然。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就有希望,“活着比一切都重要”的观念,要成为我们家庭教育的第一准则。
三、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分工与合作。
自古我们就有一个说法:男主外女主内。这个说法不一定正确,但这说明了夫妻之间的分工是自古就有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一样,夫妻一定要有分工。也就说在家庭里面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夫妻要建立一个共识,教育孩子是两个人的责任,需要合作,需要有共识,需要相互的理解,需要相互的鼓励。第二个原则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家庭里每个人承担自己的工作,是你的工作不要叫孩子的爸爸了,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示范。还有一点呢就是在孩子九岁之后,也就是小学三年级,一定要让爸爸更多地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九岁之后啊,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就会慢慢下降,大概会下降到百分之四十以下,这个时候爸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九岁以后我们要鼓励孩子多叫爸爸,陪伴孩子如果是爸爸的话,孩子的性格就会更阳光,更外向,更能有担当,更有责任心,更有勇气。也就是说,母亲帮助孩子形成丰富健全的情感世界,父亲则促进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说得更直接一点,父亲不缺席,男孩才能更像男孩,女孩才能更像女孩。所以各位妈妈们一定要清醒,当你死抓儿子教育不放手的时候,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相反,你更应该鼓励爸爸积极参与进来,把对孩子的教育变为爸爸的主阵地!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把儿子的教育完全推给爸爸了呢?不是的,妈妈应该在培养孩子的情商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把父亲推上前,做孩子的精神教父,母亲退场,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精神成长交给父亲,母亲则在孩子的小问题上,生活上花更多的精力,多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及时纠正。然后做好自我调整,强势的母亲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在工作上可以是一个不输男人的女强人,但回归家庭就应该是慈母、是贤妻,不然强势的母亲必然会培养出懦弱、胆小怕事的孩子。而过分懦弱的母亲则要使自己强大起来,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事业,经济上精神上独立,因为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你懒惰孩子也会懒惰,你不思进取,你的孩子也会不思进取。总之,你的理念,你的思维方式将决定你孩子今后人生的走向。
四、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家长。
啰嗦,是青春期孩子最反感的行为之一。很多家长很委屈,说,我怎么说他都不听,不执行,那我只有反复说咯。如果反复说有效,当然可以。问题是,你反复说了有效吗?郑渊洁说得好:闭紧你的嘴巴,抬起你的双腿,走好你自己的人生路!这就是最好的家教。只有无奈无助的家长,甚至无能的家长,才每天对着孩子强聒不舍!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是陪孩子一起长大,五年级到九年级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比较有攻击性的,也就是我们说的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开始独立,看世界的角度更加多元,行为上开始爱美,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而家长们看到孩子慢慢长大成熟,则开始焦虑,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担心孩子交友不慎,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怕这怕那的,怎么办,唯有控制,而孩子呢,想要独立,烦家长管束,烦家长唠叨,于是想要逃离,一个想紧紧抓住,一个想要逃离,这样矛盾就产生了。所以家长们要给孩子需要的爱——满足孩子精神世界的各种需求,对孩子的努力做出回应,看见孩子生命中的亮色并加以肯定,成全孩子对父母的脱离,尊重孩子的逃离,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与精神空间。比如,孩子最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进孩子房间前要敲门。不可以翻看孩子的书包,更不可以偷看孩子的日记以及对孩子进行跟踪。尊重孩子的朋友,同意孩子与同学一起外出玩耍。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拥有自己的手机,时间允许,也可以上网冲冲浪。但这一切不是简单的满足,更不是不负责任的放任。而是要跟孩子表明态度,划出边界,制定规则,共同遵守。
最后,有一个事实各位家长必须能够有非常清醒的意识,就是无论我再怎么负责,再怎么努力,陪伴孩子只有一年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给予孩子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开学到现在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以及分享活动,因为你们才是陪伴孩子一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的那个最重要的人。也就是说大家都有“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意识,更要能付诸行动,为了孩子的教育愿意去学习去改变。
“问题孩子的背后总是站着问题家长”,这个观点已经很流行了,但似乎只适用于“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孩子出现状况,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最后一段话,送给各位家长共勉:孩子,是我们一生的事业!领不到工资,无所谓退休!绝对的完全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