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做《丹麦人为什么幸福》,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们几乎每周都会和朋友聚会,而且是在家里。大家带着不同的食材,然后一起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饭后再加上一份自己制作的甜品 ,感觉这样的生活简直完美。有好友和美食相伴,大家可以一起聊聊八卦,也可以谈谈心,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增加朋友关系的方式吗?
相对于现在这种,我并不是很喜欢现在的聚会方式,几个好友约出来一起吃饭,都坐在面对面了,却还是各自玩手机,完全没什么交流,而且一般去的地方消费都不低,这对刚毕业的人来说还是有压力的。这可能也跟所处的环境有关,现在在外面工作的大部分都是租的房子,本来地方就小,有些都没有厨房。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根本不能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举行聚会。这也是无法像丹麦人那样周末在家聚会的原因之一。
之前还听朋友说过一件事,他们住的是公司的公租房,价格比较便宜,邻居也都是同事。她当时是跟朋友一起住的,平时来往比较多的还有两对情侣。所以他们有时候会约着去某家做饭,要么把自己煲的汤带上,这样做东的那家就不用煲汤了。不过她说几次这样的聚会下来并不是非常愉快,因为既然你要请客,那就要好好准备,菜什么的都要提前买好。可能你的厨艺并不是很好,你只是想借这个机会让大家聚聚而已,做的菜可能没有饭店那么美味。所以会遇到不会说话的客人,对饭菜挑三拣四,临了还会说还不如不来呢,吃完了也不主动帮忙洗碗,好像别人说这些都是应该的一样。
这种行为确实让东道主高兴不起来,本身这种聚会就带有社交的成分居多,又不只是为了吃好吃的。其次别人辛辛苦苦忙了半天做的菜,即使味道一般你也不该抱怨啊,这是基本的礼仪呀。这种宾主都不尽兴的聚会又何必在组织呢?拿我们中国的老话说叫“吃力不讨好”。
其实觉得国外有很多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参考,比如每次聚会约定一个主题,然后每个人带一个和这个主题相关的菜。或者被邀请去做客的时候带点小礼物,可以是一瓶红酒,或者一份甜点,这样就会好很多,然后晚上回去之后记得一定要发感谢的信息,这会让主人有极大的满足感,也会大大增加你们的友谊。有人可能会说西方人太客套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在你付出了劳动之后,别人的一句“谢谢”是对你劳动成果的肯定,你也会因此感受到付出的喜悦,这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最讲究礼尚往来,这种有来有往会让关系更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