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民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反映出他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而在大陆,一部分人的环保观念还很薄弱,国民素质还亟需提高。所以我们应该从做好垃圾分类开始,为构建社会文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台湾作为小吃的“天堂”,不仅其琳琅的小吃让人流连忘返,其整洁的街道也令人赞叹不已。虽然每年都产出大量的垃圾,街道上也难寻垃圾桶的踪迹,但街道上并未出现脏乱差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台湾居民在扔掉垃圾之前就已经把垃圾分类完毕,因此尽管有大量的垃圾产出,但回收率却高达一半以上。反观大陆,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但国民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做好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国实行垃圾分类政策已经过去两三年了,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上海最初开始试行的时候要求十分严格,再加上网络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掀起了一阵辨认“你是什么垃圾”的热度,全民都认真学习垃圾的分类标准,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而后推广到更多城市时,垃圾分类却似乎成了纸上谈兵。有些城市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推广,只是一夜之间说要进行垃圾分类,很多人并不了解如何去分类,只能盲目进行;有些小区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等居民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却发现垃圾车一股脑儿倒进车里……政策实行一开始没有严格的约束力,民众自然也就不当回事了。
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件小事,反映出的却是民族的素质。我们产生的垃圾,通常都会进行分拣,一部分回收用来焚烧发电等,而无法处理的垃圾长期堆积会导致环境的污染。追溯垃圾分类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后期分拣的困难,增加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国在科技航空等各方面都取得喜人的成就,那是无数国家的栋梁之才努力拼搏的结果,我们无法在这些大事上出力,那么做好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国民素质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想做好垃圾分类,必须全员行动起来。政府相关部门人员首先要重视起来,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奖有罚,群众才会真正执行。乡镇社区可以安排人员上门宣传、在定点垃圾桶旁检查、递发垃圾分类的宣传单,让群众先学习分类标准才能正确实践。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宣讲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如此落实下去,相信不久我们也能做好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我们国民素质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是否拿的出手,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我们人人都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落实垃圾分类的行为,做好垃圾分类的一小步,才是我们全民素质提升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