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背后都有道理,成为高手背后也是有方法论的,这个方法论就是刻意练习。
我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论,在学生阶段是这样,在工作的这些年同样是这样。最有用的学习方法就是关于如何学习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可以训练找到的。
很早就认识到了刻意练习背后的逻辑,回忆自己健身请私教这个举动,其中有一点就是付费就是捡便宜。这个认知体现在:
第一,业余选手一定打不过专业选手。虽然自己有一些健身的基础知识,但是毕竟你不是专业的老师。
第二,学习一项技能,快速入门很重要,所以,找到一个导师帮助你可以实现快速入门。当我意识到自己体态上的问题(我一直有高低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我决定通过健身这个途径去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提高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我决定花钱请私教。
第三,刻意练习的时候,学习反馈很重要,甚至必不可少。私教就是我的学习反馈机制,结果二个月的训练下来,效果非常的明显,不仅基本矫正高低肩的问题,自己也开始喜欢上了健身,对健康的饮食的观念也提升了很多。
最近我对自己在职业规划有了重新的思考,我也决定找一个职业规划的老师进行咨询。同时,继续认识升级,找到适合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善友教授讲到认识心理学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我没有听过的概念,叫掘地蜂效应。这个效应是现代达尔文理论中的一个效应。说生物科学家在研究掘地蜂这种生物的时候,发现了它的一种很奇特的习性,就是在它打算产卵的时候,它会将猎物麻醉然后拖到它的洞口,但是在拖到洞口之前,它会停下来进洞去检查一下,检查这个洞没有问题,非常安全才又回来把猎物拖进洞里。但是科学家观察到这个现象之后觉得掘地蜂非常有智慧,跟其他的动物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有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就动了一个歪脑筋,他就把在洞口的这个猎物往后挪了一点。然后观察到掘地蜂的反映,没想到这个时候的掘地蜂像是忘记了之前检查过洞的这个动作,于是又将洞检查了一遍,如此反复了数十次。最后科学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掘地蜂的这个行为并不是它有多智慧,而是进化的结果,它的这个行为已经写到基因里去了,不是它想出来的,是它的本能做出的行为。
我意识到,善友教授讲的这个例子非常的生动,他说,我们认为“我”做出的决策,其实是我们的“心智模型”做出的。基因中有很多内置的心智模式,人也是一只掘地蜂!
人也是一只掘地蜂!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如果能自己能逐渐的将感性的思维转变,更多的去理性的决策,那么自己将超越绝大部分人。
我了解到,李善友教授说的,提炼出读书的一种方式是提炼这本书的模型。一本书通常不会超过五个核心的概念,读书的过程,就是找到这个几个概念的逻辑,从而提炼出一个模型。这个观点还是第一次听到。
从月初到现在一直在看的何帆老师的新书《变量》。整本书就是围绕五个变量,五个小趋势来讲的,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我觉得如果从这样的角度看,一本书的脉络就非常的清晰了。
我也发现自己现在看书和以往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现在也更注重一本书的目录,更想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逻辑。善友教授感慨:读的书越多,发现自己越无知;读的书越多,发现时间不够用。确实是这样!
我打算看完《变量》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将这本书的模型提炼出来,将这种方法实践,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还有一点,我觉得这种方法也是有边界的。
怎样辩证去看待巴菲特和孙正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投资理论?李善友老师的提醒非常重要!他说,不管是巴菲特还是孙正义或者是马斯克,乔布斯,他们的思维模型都不建议去学。为什么?
他说,学习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自己你自己是谁!就是说要找到你自己的能力圈,在一个领域做到像爱因斯坦那样,哪怕是很窄的一个领域。
听完了全部的课程之后,我想,要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谈何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