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神主——禹
关键词:治水
“大禹治水”这四个字一直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在还不知道夏朝商朝为何物时,笔者就听过无数次关于禹的传说。
当初尧选了禹的父亲鲧当水利部长,结果鲧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后来鲧被舜流放,客死在羽山。而舜对罪臣之子毫无偏见,选了禹当水利部长,让他治水(当时水患严重,治水官权利很大,地位很高),禹也是勤勤恳恳,毫无怨言。
太史公形容禹是“敏给克勤”(又聪明,又努力),正是应了现在比较伤感的一句话:不怕别人比你聪明,就怕别人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在治水方面,禹把自己“敏给克勤”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面对滔天洪水,禹翻山越岭,考察地形,使用过多种交通工具、测量工具;禹节衣缩食,居住简陋,把资产都用来治理河川;禹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总而言之两个字——劳模!四个字——感动中国!
禹非常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有父亲治水失败的前车之鉴,禹改革了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为主导,而不是像以前一味封堵。禹深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治水时走遍天下,全程亲自考察测量地势地貌,顺便对各地习俗、物产等也了如指掌,为后来治理天下奠定了基础。
过程很虐心,结局很美好。禹治水有功并通过了舜的考验,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即位后,国号为夏。通过治水,禹的威信也达到顶峰,饱受人民群众推崇,禹在位期间,天下一片和谐景象。
依据自己实地考察的地理知识,禹将中国版图重新定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九州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读到九州二字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当年那个手持准绳规矩,行遍中国的山川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