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边跑步边听樊登老师刚刚更新的书《意志力》,越听越觉得很有意思,用意志力可以给当下自己的种种行为带来一些反思。写下来,加深点印象。
两点反思
给我最大的反思是我们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太多。目标太多,会导致我们的意志力过于分散,当你一个阶段只有一个目标时,你的意志力就可以全部调动出来,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当你这个目标达成以后,你会有更强的自信心,自尊水平不断地上升,你的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意志力是可以被消耗的,也是可以蓄积的,就看你怎么来用好它。
书中提到的实验之一是他们找了一批人喊他们年初给自己定15个目标,接着开始监控他们的人生,然后过一段时间对他们进行访谈。后来发现,凡是写出十五个目标的人,他们普遍的特点有三条:第一个,愁得多。就是发愁的状况特别多;第二个,做得少。他根本就不去做,因为目标太多了,完全没有足够的意志力用来实现它;第三个,身体和心理都逐渐地变差。
听到这里,我个人觉得定15个目标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问题是15个目标不能同时开始,哪怕是小小的目标或习惯。突然想到家里有本书叫《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也单独用了一个章节提到意志力的可靠性,之前我看这本书的重点是关注如何制定微习惯。
两本书里都提到了萝卜实验,也就是《意志力》的作者之一鲍迈斯特教授做的关于意志力的实验,告诉了我们意志力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鲍迈斯特在1996年进行了一项多少有些残酷的研究。实验开始时,一个房间里有67个人被试,很快,房间里就弥漫着现烤的巧克力曲奇诱人的香味,随后,有人把曲奇和其他巧克力做的点心拿了进来。接下来,残忍的折磨就开始了——只有一部分被试可以得到巧克力,其他人的零食只有萝卜!研究人员幽默地记录道,在吃萝卜的人中,有好几位对巧克力有明显的兴趣,他们渴望地看着巧克力,有几个人还拿起饼干使劲闻了闻,这真是个残酷的实验。之后,吃巧克力和吃萝卜的被试同样要解答一个难题。在尝试答题所花的时间方面,吃萝卜组连吃巧克力组的一半都不到,而且在最终放弃之前尝试的次数也更少。没吃到巧克力而只能吃萝卜似乎耗尽了他们继续努力解答难题的意志。鲍迈斯特把这种现象命名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迄今已有多项研究验证了这项突破性研究的结论。
反思自己之前虽然给自己看起来都是很微小的习惯,比如:每日英语10分钟,每日阅读10分钟,能量晨读3分钟,每日感恩,每日运动5分钟,每日反思,每周画画一次,每周基金定投学习3次等等。看似都是能很轻易完成的计划,可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突发状况,完不成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负罪感,意志力被削弱。听到这一段我已经找到了答案,原来是自己给自己设了这么多的障碍,消耗了我原本就不高的意志力。
听书过程中,我还注意到“决策疲劳”这个词,知道了做决定也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
书中樊登老师就拿自己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要卖一个房子,房产中介一直和他谈到夜里12点半,他已经疲倦的受不了了,到最后他说能签约就签约吧。使决策者疲劳,就是在损耗意志力。
这又让我想到每年的双十一,铺天盖地的各种满300减50,满300减30,满200减20,跨店减免,前多少名送什么,前一小时下单有优惠等等活动,12点一过,曾经的我就开始各种拼凑各种抢,一忙能忙几个小时,白天工作都晕晕乎乎的,消耗了大把时间和精力不说,最后还买回一堆不实用的东西。
今天上午也和老妈说了书中提到的这个现象,老妈立马给出回应,“昨天一个上午我就抱着手机在拼多多上挑东西,选得累死了。”瞬间,书中的观念被照进现实,不得不佩服这些学者教授的研究成果。
下一步行动
下一步我要采取的行动时给目标做减法,一次只保留一到两个目标,难度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不断提升自己的意志力水平,这样也就可以把意志力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凡事不要苛求完美,尽量消灭选择,避免消耗不必要的意志力。
以上就是我听了《意志力》给我带来的两点反思,书中还有许多知识点供我们参考实践,比如意志力的产生、消逝,意志力和葡萄糖的关系,成年人和孩子如何培养意志力等等。有时间再去精读一下,也希望借由我这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