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伙,我是刘东汉007-7789,昨天和大家讲述了一下最近几年国漫的发展,那今天就想要和大家讲述一下国漫崛起的现状……
2015年,《大圣归来》首映日当天的排片是9.2%,在上映6天后随着口碑的发酵,逐步走高至24.1%,最后在当年暑假档期席卷9.6亿票房。但在那之后,国漫这样的盛况已经越来越少。
当人们谈论“国漫崛起”的时候,显然是能指辐射更广,适合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看的动画片。而在国内,动画类型的大部队依然是低龄向的影片,市场反馈也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国产动画票房排行前十中,《大圣归来》第一,《大鱼海棠》第三,《十万个冷笑话2》第九,剩下全是儿童向影片,包括五部《熊出没》系列。
从时间上看,国漫电影的高潮从来不多,一年只有一两部,且从2015年《大圣归来》之后,再无纪录。
而同时期中国电影总票房从2014年起到2017年,增长了近90%……
国产真人电影已经屡破纪录,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今年目前已经出现了三部票房超30亿的影片,7月前,国产影片票房同比增幅达到80%。今年的动画片里,票房前八只有《熊出没变形记》和《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两部国产片,而且主要受众是儿童,反观外国动画,在国内高票房的《超人总动员2》和《哆啦A梦:大熊的金银岛》,有不少影迷是成人。
究其原因,国漫的进步速度没有跟上国产真人电影的速度,且反而陷入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毕竟,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选择去看什么电影的时候,内容永远大过于表现形式。更别说不少人还对国产动画贴有“低龄向”的标签。
我认识的几个国漫制作人和导演在聊天时说起:
“我们国产的真人电影越来越好,动画电影没有跟上。”
“市场环境是越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的作品进步速度又适应不了。
现状要想再出一个《大圣》比2015年难出多少倍都不止。”
而现在除了动画电影的票房走低,造成从业者口中“比较恶劣”的市场环境的,还有国内动画产业曲折的变现模式。
对动画公司来说,做番剧是赚不了钱的,“网番的流量比不上真人,平台根据流量投放,会有一个评估的比例,这个收入一般覆盖不了动画公司的投入。”
所以常见的商业模式是靠番剧打造IP,比如若森科技的《画江湖》系列,通过授权衍生品、游戏,做电影等深度开发来谋求盈利。
光是第一关,持续投入打造一个IP就要花费一家公司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风险巨大。
纵使有无数“国漫崛起”的呼声,在《风语咒》的相关影评中,我们也能时不时听见“业界良心”、“在影院泪目”、“真中国元素”、“每年一部的现象级国漫的评价“,但从票房表现看,《风语咒》这部目前为止今年票房表现最优异的国漫,上映两天收获不到5124万,猫眼预测总票房1.25亿。
这个成绩跟《十万个冷笑话》系列持平,跟《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相去甚远。犹记得去年《大护法》上映时,人们欢呼题材的突破和大胆,又是一轮“国漫崛起”说,但该片的成绩未到1亿。
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况我们需要明白,国漫产业需要鼓励,但不要让声音掩盖了应该被关注的问题——国漫的崛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