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晚自习下课,闺女突然问我:“妈妈,最大刹车距离25米,此时汽车离事故地点也是25米,如果马上刹车,你说会撞上吗?” 我有点晕,这个问题好像也是我高中时常常困惑的问题,“我不知道,我搞不懂物理。” 闻听此言,闺女有点小开心,“我是想不通,到底会不会撞上。” 我突然脑子里亮了一下,“嗯,你们物理题目里对这类问题是如何规定的?刹车距离等于停事故距离,属于哪种?” “哦,物理题目是会撞上的,那就是会撞上了。”
突然明白了,孩子是在符号层面猜测,并且身体时空的记忆和符号层面的表象混成一团——典型的先推出一个结论,再为这个结论寻找理由。那么,让孩子想想题目是怎么规定的,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困惑?貌似可以解出题目,只要记住“最大刹车距离和目前的距离相等,就会发生事故”。但这样的学习完全停留在沙盘层面,与身体时空不相容,一是很容易忘记,二是无法延伸身体时空、时间久了会滋生学习的异化——完全是头脑里的符号化的学习,只有逻辑真,没有事实真,对孩子的生命缺少滋养。
如何解决?还是要回到“身体空——沙盘时空——数学时空”的关系里。
1、身体时空延伸:回忆自己某一次开车撞墙的情景,或者面对一堵墙走路的情景,调动起当时的场景和感受
2、沙盘时空:撞到——两者间的距离为0——相遇问题或追击问题
3、数学时空:找出恒定的量
4、沙盘时空:列式计算
5、身体时空相容:得出结论,感受身体的“应”
后续练习继续这样的过程,直到直觉化。以上是对于概念不清的学生学习。
对于典型例题已经会了,审题比较慢的同学:读题——脑海画面——明确概念——精确公式——列式计算
场景二:
晚饭前,闺女在房间里停留了很久。终于下来吃饭了,她突然发现新大陆似的,“我考物理的时候是不是心态炸了,计算全部算错了……怪不得我奇怪大题那么简单全错呢。” “哈哈,你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啊。”我笑起来。“嗯,你也会说低级错误啊。” 她好像有新发现,“可我当时觉得自己心态挺好的啊。” “如果真是心态崩了,可能当时自己都不知道,比如一个人非常生气时,她可能是意识不到自己情绪有问题的,只有平静下来,才能知道。”我随口答。“我考英语的时候,难受啊,改卷子的时候手都在抖,是太紧张了吧。” 她又透露出一个信息。“哦,不可能吧。”我笑笑。“我手都这样了,不停地抖。” 她比划给我看。“如果是紧张,你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吧,考试都抖成那样了,还能上学啊?”我说,“可能是血糖低了,平时准备一两颗糖,你最近很喜欢喝奶茶,吃炸鸡,是能量摄入不够吧。” “我建议你早上提前十分钟起床,吃点热的。”妈妈在一边补充。 “不需要,我吃得饱。”闺女反对。“吃点热的,全身暖和,去上学,多好。”妈妈继续说。 “对啊,能量不足,血糖太低,头也会晕的。” 我也同意,“如果心态炸了,要怎么办,你知道的,你看你现在会复盘了。” 闺女点点头,“联考第一场就是物理哦。”
反思:对孩子的回答过于随意,轻易否定她的感受、给出结论,这是很不合适的。如果血糖低或者颈椎压迫,都会导致头晕,计算错误。英语课手抖,也没有了解清楚,就下结论。至少需要了解,手抖的频率、时间、对应事件、前一餐吃的食物。
场景三:
昨天晚上,闺女突然问我,“钠离子怎么检验?”
我说,“焰色反应是黄色啊。”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她问。
“我不知道。”老实回答,这次她没嘲笑我。
“哦,我写不产生沉淀。”她说,“我知道焰色反应是黄色,但是没有写。”
“常见的特征反应要记住的。” 我叮嘱。
今天看到她的化学试卷,终于及格了,75分,还是78分(晚上刚看的,转眼就忘记,也是够糊涂的妈妈了)。昨天下午,她在那认真复习化学,考试前老师又让她们看了半小时书,她自己感叹“这次应该能考及格吧”,如她所愿了。
选择题基本是全对,说明她基本的知识点记住了。后面实验题,就各种错误了。
比如这题,是没想到氧化来铁能继续后盐酸反应。
这题,是压根没看懂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是考察检验碳酸钠的方法,她又加入碳酸钠。
反思:孩子不知道怎么学化学,知识点零乱,没有联系。这类题目不能只停留在会做层面,需要把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的离子和可能的化学反应及条件,全部整理清楚,在脑海里形成化学的沙盘。这类实验题,她初中学化学时,就老错。后来中考复习,题目做多了,记住了,但思维模式没有转化过来。
场景四:
昨天下午,闺女看我做华师二附数学上册后面的习题,发现我做得非常慢,不停地对着答案,停下来在纸上写画。她有点惊讶,问我:“你平时做题就是这么慢的吗?” 我答,“是啊,慢慢来,我又不考试。” 她说,“哦,这里要推求根公式。”然后看了我的书几眼,自己回房间了。
感想:自己以前总是批评她,“这么简单都不会”,她看我慢,却友好得很。之前,我的催促和杂乱无章的指导,打乱了她思考的节奏,本来她是要慢慢思考的,结果着急快点出答案了。父母的平和,比什么高深的学问都重要。
场景五:
买了华师二附的语文阅读教材自己读,读完了做思考题,回答总是和答案有蛮大差距。对着答案慢慢抄,慢慢想,记录原因。心里开始微微发急,闺女回家后,就很想告诉她这个阅读很好,让她也读和练。还好,意识到了自己的“想要”,讲了几句就打住了。
场景六:
中午睡醒了,看手机视频。闺女突然打开门,“我要走了,你走不走。” 我一看时间,已经一点三十五了,她原来警告我一点二点前,她就要走了的,“我不走,你开车走吧。” 然后继续看手机。她关上门,几分钟后又来了,“我等你到现在呼的,你走不走啊。” “我告诉过你,下午你自己去,不用管我啊。”我答。 “你不上班啊。”她转身走了。这次既没有批评我看手机,也没有生气等我太久,真是心平气和。
感想:可能她有什么话想和我说吧。
场景七:
晚上又在看手机,看得睡不着,还打电话。突然,门外传来一声大喊:“这么晚了,不睡觉,你在干什么?” 哦,原来是闺女起床上厕所了。赶紧放下手机,乖乖睡觉。
感想:闺女很是心平气和。注意使用手机的时间,多和自然相应,完成运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