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充分调动起孩子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才是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教育应该围绕着孩子的处境和感受展开,教育者对孩子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通过分析儿童的处境会发现,传统的教育形式不仅不会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还会阻碍孩子的学习,让孩子的学习变得被动。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时间,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们以前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呢?现在学的东西好像没用。
这种想法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我们学习的动力。
我们现在都知道,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仅效率很低,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归根结底,这种教育方式的根本问题在哪里?其实,这涉及到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当我们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到底是我们学会的,还是老师教会的呢?
在作者看来,很明显只有当我们对一种知识充满好奇心的时候,才会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它,主动了解关于这种知识的一切,这才是我们自己学会的。所以,很多传统教育的错误认识就在于:教育者往往过于重视自己的教育方法,过于相信自己可以教会学生知识,却忽略了对于学习者来说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那就是,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者,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首先提到了用成人的方式去理解孩子是徒劳无益的,要想了解孩子,就必须知道孩子们的处境。孩子们面临的处境首先是,这个世界是完整的,他们需要把世界切割成无数个个体;其次,孩子们没有办法理解别人,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第三,因为孩子们的能力有限,所以会不停地犯错误。
讲完了孩子们的处境,我们讲到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孩子们学习的第一个动力是好奇心,他们出于本能的好奇心而学习;第二个动力是理解和表达;第三个动力是证明自己。
联想到现实中,许多教育者总是在提出各种各样的新方法,新观点,却很少提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从这个视角去理解孩子,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如果教育者能充分理解孩子、多观察孩子,像作者那样把教育当成一种信仰来对待,相信孩子们自己的特殊学习方式,那么这种退一步的方法,也许能跟学校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更加合适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