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和我理解的不一样。这是普遍存在于沟通过程中的一个事实。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我的逻辑是——如果说的和理解的一样,所有教师就可以下岗了,因为信息如此丰富的今天,获取知识的途径极度便捷,根本不需要教师传道授业了。说和理解一样,已经完成了知识的传递。
事实情况是,人天生不善于理解。
> 加利福尼亚大学也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参与者被问到这样两个问题:在圣经故事里,谁出卖了耶稣?摩西把动物带上方舟时,每种动物带了几只?这两个问题对西方人来说应该比较熟悉。大部分参与者也都会回答:“犹大”和“两只”。可是80%的被试者都没有注意到题目里有错,在被提示题目错误之后,他们也都能正确指出是“诺亚”把动物带上了方舟。
> 好奇心日报总结了“人们之前知道答案,但在阅读时仍然会看不出事实错误”的几个原因。
通过阅读沟通,可以给我们提供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求解,还是存在偏差。更不要说对话过程中需要我们实时做出回应的沟通场景了。从这点看,沟通过程中存在说和理解的偏差极其正常。
消除此类偏差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所以,为了保证沟通有效,需要我们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反馈机制。这一点需要向TCP协议学习。
> TCP协议规范和当前绝大多数TCP 协议实现代码均采用**数据重传和数据确认应答机制**来完成TCP 协议的可靠性数据传输。
在沟通过程中,对方说过以后:
首先,给对方一个反馈信息,确认自己理解是否正确。因为人类普通喜欢接受自己认为正常的信息,如果自认为不正确或对自己没有意义,会选择自动忽略,这往往会忽略掉大量有用的信息。这一点解释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已经自动忽略掉的信息,就认为他根本不存在。你无法向一个人解释,在他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因为,反馈很重要,这样对方可以判断你是否真正接受到他的信息,接受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对方对重新发信息,并再次征求你的理解。如此以来,可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偏差。
其次,要有耐心,交流是一个反复传达与反馈机制,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传输完成,沟通基本无效。我们经常听到或碰到类似的对话——那你的意思是这样喽?然后,仅凭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断和反馈。从不验证自己是否理解正确。
最后,相信一点,不可能和每个保持有效沟通。一旦意识到有效沟通无法进行下去,最后的策略是停止沟通,避免浪费彼此的时间。
这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时间管理部分第77篇文章。】
注:(时间管理)观点来源于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10大模块: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管理、表达沟通、谈古论今、逻辑思维、心理学、营销、认知升级,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迭代:
1、构建系统思考能力,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2、构建有效的表达、沟通系统,打磨世事练达、左右逢源的人脉资源。
3、打磨一套自我迭代升级的认知系统。
以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专业基础,力求打磨出个人持续成长方法论。
全过程工程咨询主要学习书目:
我是张伟,正在构建一个复利知识库。
每个知识卡片都是一个乐高积木,积累1000天,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宏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