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通过学习了解到要关注孩子的正向,以促进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若只是关注正向,往往也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陪伴目的。
要想达到更好的教育陪伴目的。家长需要将关注,正向于坚定规则并行。他们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他们是要相互配合的。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学会了关注正向后该如何制定规则呢?
制定规则的前提是要有相对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你跟孩子没有相对良好的关系的时候,规则是建立不起来的。当在关系很糟糕的时候,与孩子可能都没有什么沟通的机会。这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建立关系。
要想建立关系,首先我们应该去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现状,关注孩子这个人的本身,多去了解他喜欢的东西,多去探讨他所在乎的事情。当我们不以改变为目的的情况下,去和孩子去沟通,去了解。这时我们才有可能去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跟孩子同频共振,他才能感受到你们是一伙的。因为这时,你没有想怎么去改变他,而是对他很关心,很理解很在乎他的感受。
当亲子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这时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变化出来。关系不好的时候不要着急聊规则,等关系好了再谈。
当和孩子有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关系的时候,孩子也愿意,我们就可以和孩子商定规则了。
商定规则时有如下几个要素。
1、规则需要双方共同商定;
商定不是单方面的。是一个对话的态度,而不是训话。如果是单方面的规则就特别容易被破坏掉。因为你没有让孩子参与进来。要想让孩子更好的执行规则,那么就得让他更多的参与进来。让孩子在规则中有话语权,有决定权。他参与了,他决策了,他就会觉得这个事儿是他自己的事儿。这时他才更有动力去遵守规则的内容。
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这个参与的权利。只是单方面的给孩子制定规则。在小的时候可能还好一些,孩子被迫也会接受这些规则。等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非常的逆反。因为他需要获得掌控权、话语权、决定权,以此来展现他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之前父母单方面的规则越多,那么到青春期的时候,他的逆反就会越大。
2、规则要有底线、具体、精简、考虑到可能性,最后要书面化;
制定规则要有明确的底线,不清晰的时候,孩子非常容易去尝试挑战这个底线。
规则要非常的具体,因为具体的话才容易实施。要谈的比较细,具体怎么做。
制定规则还要精简,太多的话孩子不容易记得住。还要考虑到规则的可行性。如果不可行就不要去制定,写了反而容易导致他更做不到。
制定好规则后,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写一写画一画。写出来了孩子才会更重视。也不容易出现不认账的情况。
3、规则的制定要考虑年龄、关系、性格、既往模式等;
规则不是要一次制定到位。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关系的变化,以及过去的一些经验和孩子商定制定的,当制定双方有意调整时可商定改变。
4、规则的执行是双方面的。
规则不能只是单单要求孩子做什么。同时还需要规定家长怎么做。是家长和孩子双方的一个约束。家长不能要求孩子严格遵守规定,自己却总是违反。你怎么对孩子的孩子往往就怎么会对你。你违反了规定,那孩子也会去跟着,违反这个规定,制作出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5、制定规则切莫贪心,以及朝令夕改。
制定规则的时候,很多家长往往就想多制定一些,多约束孩子一些。往往会忽略的规定的可行性。让那些本来不可行的出现在规定上,觉着先写上再说。这时当孩子做不到时,家长就会唠里唠叨的说孩子了。这时。孩子就会很烦,结果就是孩子本来能做到的,他也做不到了,他也不做了。
约定好的规则。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复修改。尤其是家长特别容易修改规则,觉得给孩子定的规则少了。若家长经常性的更改规则,孩子就会觉着规则是可以随时调整的,那么遵守起来也就没有什么多大意义了。制定一个无效的规则,还不如不制定,只维持好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好了。
和孩子一起制定好一个良好的规则。是每一个家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一定要慎重对待。从小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对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