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强调知识变现,但是要有输出,就必定需要输入。记得以前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别的同学好词美句信手捏来,而我们自己,为了凑满那800字的作文,绞尽脑汁?
读书,当然不只是为了读书。而是应该知道我们从中学到了些什么?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了给孩子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家长给买了很多的作文书。没错,写作文可以借鉴一些别人的写作手法,比如一些比喻句啊一些美化描写的手段。但是,从这些写作书中,并不能给孩子增长任何自己的见地。
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是,孩子需要多看些“闲书”,可以是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动物等儿童文学的书,然后可以渐渐由家长引导拓展到看看其他领域的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的书,名著当然也可以开始看,反正很多名著,都有儿童版,但是漫画这种,真的不推荐。
我自己也是小学的时候,没事抱着大开本的百科全书四件套,看了2个暑假。当然,我也是只挑自己喜欢的关于宇宙星座类的还有动物生物类的。而很多书中提到的知识点,不仅让我在写作中增加了更多的幻想,同时,也在之后的其他学科学习中,反复用到了相关的知识点。
当然,作为成年人。我们想要在自己所处的行业领域中,迅速成为专业人士,单凭我们刚刚入职两三年的经验,这个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些行业内的大咖,哪个不是经过十年以上的积淀,才有了现在的成就?还记得我的上司说过,“你要和新毕业的大学生拼什么?拼体力?你肯定拼不过,那你只能拼资历了。”如何让自己成为这个行业中不可替代的人,唯有资历。
那是不是只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就别指望成为这个资深人士呢?
当然不!如果你能读透这个领域内的排名前100的书,你同样可以获得这些资历。每本行业领域的书,或多或少,作者都会写到自己的一些糗事,在吸取前人犯错教训的同时,你又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事倍功半,何乐而不为?
目的性。
读书是要你自己的意愿指导下开展的,是我要读,而不是要我读。所以,你必须清楚自己希望通过读这本书,学到什么?
实用性。
如果你本身不太爱看书,那就从自己业务领域中找到那些最经典的,或者直接问资深前辈,请他们推荐他们觉得这个领域最需要看的书。然后,看10本,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货。
看书时,一定要做好笔记。我习惯KINDLE和印象笔记相配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KINDLE笔记导出到印象笔记上。直接搜索Clippings.io,注册后,按照上面的提示可简单操作。
另外,就是我喜欢做横向阅读。比如,我目前在看的书,书中有作者推荐的他看过的书,因为喜欢这个作者,因此,对于其推荐,往往是照单拿下,而很多时候,这样的推荐书,比你网上自己漫无目的搜索书单来说,更有效。
看书,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工作。很多时候,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尤其是当你在系统了解后,自己对于不同事物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了,从中尝到甜头了,自然,兴趣也就来了。
从现在开始看吧!